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0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有什么特点?

【答案】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是指利用传统媒体或网上信息库所提供的现有的新闻资源,通过筛选、集成、配置、整合,进行第二次加工、深度开发等编辑手法,使其增加信息含量和提升新闻价值,重新改写出的符合网络特点的新闻报道。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具有以下特点:(1)同类事件的综合

一个新闻事件常因为孤立而单薄,不会引起受众的注意。但如果把类似的事件集中到一起,增加了信息的厚度,就有可能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2000年11月1日,“东方新闻”在滚动新闻中陆续报道了“一架新航波音747飞机在台北桃园机场失事”、“一架俄制安一26型客机在安哥拉的索里莫爆炸”等空难新闻。一两起空难事故在世界航空史上并不稀奇,可细心的编辑发现,从10月31日晚上11时至11月1日晚上11时,全世界先后有7架飞机发生了或大或小的事故。于是,他们对7条空难新闻进行综合,做出独家新闻(((24小时内7架飞机出意外》。这条新闻被各网站纷纷转载,并登上东方网单篇新闻点击率排行榜的榜首。

(2)对某一时段新闻的综合

东方网在“东方新闻”的要闻区“今日关注”的固定位置,每周六推出一篇《一周要闻综述》,将这一周的新闻进行综合,编辑还在文中穿插进点评性的文字。在2000年11月第二周的《一周要闻综述》中,有“美国大选让世界看笑话’,、“远华案首批案件公判振奋民心’,、“上海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启动啦”等重要新闻,从这些小标题中就可以看出评论的意味。时段新闻的综合并不固定在一周,可以根据受众的需要,灵活选择时段综合新闻。还可以通过网上投票,将一个月或一年内网民评选出的重大新闻进行综合。

(3)同一事件的综合

从2000年“常德特大抢劫案”发生之日起,东方网就进行了跟踪报道,随时挖掘信息,滚动发布。等劫案侦破后,该网将有关报道进行综合,推出了《常德大劫案全景报道》等系列综合报道。让受众通过全景式的报道,弄清这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2. 倒金字塔结构的利与弊。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当时,由于电讯技术不过关,消息传递经常中断,为把新闻中主要内容抢先发出去,记者尝试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这种结构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①这种结构形式完全打破记叙事件的常规,它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②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即先写最重要的新闻事实,然后是稍次要的新闻事实、更次要的新闻事实,最后是最次要的新闻事实。

③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那部分内容。

④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

⑤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第二段往往是第一段的具体化或补充,而第三段又是上一段的进一步补充。这样每多一段,就多知道一些具体内容或细节。但是如果只看导语,也可大体上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倒金字塔结构的利

①它有利于记者快速报道新闻,记者只要对所掌握的新闻材料稍作分析,判断其主、次、轻、重,随后便可以依其重要程度顺序写作,不需要再在谋篇布局上多费心思,就可以很快组成一篇报道。在有众多记者参与竞争的新闻发布会或突发事件中,这种新闻结构形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利用这种结构形式,带手提电脑的记者,可以在新闻发布会的进行过程中就可向新闻单位发出新闻报道。

②这种结构形式便于读者把握重点,可以快速阅读,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和心理,无需从头读到尾。一看导语,就可以把握这类新闻的精华,欲详欲略,尽可自由掌握。

③这种结构形式便于编辑编排版面,可以快编快删,编辑若要对稿件压缩,也可以从消息的末段倒删上去,虽大刀阔斧地砍削,仍不至伤筋动骨,消息仍然是相对完整的。

(3)倒金字塔结构的弊

①作者的创造力受到限制,新闻报道写作结构公式化、千篇一律,过于标准化和缺乏多样性,缺少文采,没有生气,不能体现个性,结语不是铿锵有力而是有气无力。

②比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富有人情味或故事性的新闻就不太适宜。人情味浓、故事性强的新闻往往依赖丰富的新闻情节,需要讲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不是倒金字塔式结构所长。

③由于倒金字塔式结构打破传统的叙事顺序,对写作的要求就更高,写这类消息时要特别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最忌互不联络,支离破碎,成一盘散沙。

④简单地以事实重要程度安排层次,生动性较差,可能影响读者对整条消息的阅读兴趣。

3.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案】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主要有:

(1)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提炼启迪人的新思想、新观念。

经验性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特有的品种,这是由我国媒体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报道典型经验,除了采取综合消息的形式以外,工作通讯以其篇幅和时效的宽容度,几十年来一直是最具有传播效果的另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一般来说,采写工作通讯要力争通过反映一个单位、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工作中

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其他行业起到展示经验、启发思路、引导、示范的作用。它的报道选题偏重于成熟的经验,及由此带来的新思路、新观念。这类工作通讯在我国各级机关报中所占的比例很高,成为党和政府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

(2)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揭示这些问题和教训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以引起社会的注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调查性报道上,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报道内容更侧重于揭露问题,展开批评。

(3)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讨对策与解决的方法。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分析性报道上。也就是说,它不仅要通过调查,展现出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还要对此进行分析与解剖,找出问题的原因,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它的选题要扣住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和大众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4. 采写突发性事件通讯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突发性事件是事件通讯报道的重要选题,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因其不可预知和灾难色彩,报道难度比较大,记者在采写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记者的采写大多在事发之后,不易看到事件的发生过程,只能靠事后寻访当事人和目击者,从他们的回忆中了解情况,勾勒事件的过程,然后展现给读者。即使赶到“现场”,有时只能依据“现场”的遗留物报道,记者必须尽最大可能再现事件过程。

(2)突发性事件多是灾难性的,常伴有生命和财产的惨重损失,报道是去挖掘真相,追踪原因,采访调查必然牵涉到某些人的责任、名声和利益。因此,记者的采访常常受到封锁:当事人三缄其口,现场被破坏,为采访者设置重重障碍等,拿到的材料就可能过于零碎,甚至是假相。这种情况是对记者的正义感、责任心、洞察力和调查基本功的严峻考验。

(3)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往往要求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事件的复杂程度和采写时效的压力下,要十分警惕“失实”的陷阱。

(4)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些记者片面追求“卖点”,在突发性灾难的报道中,渲染恐怖镜头,展示犯罪细节,易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这也是在采访写作中应该注意的。

5. 从近期报纸上找出优劣导语各5条,并说明认定其优劣的依据。

【答案】(1)优秀导语范例

①(美联社3月1日北京电)他充满孩子气的微笑出现在中国各大报纸上。最近,他每天晚上都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网上有数十个关于他的专题网站。

②(法新社日内瓦8月25日电)如果‘名大夫把日内瓦湖当作病人,那他下的诊断是:严重的慢性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③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④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