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84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答案】此观点不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①资本按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 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②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可变资本,但就价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又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属于流动资本。不能混淆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资本看作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2.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表现为:
(1)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当作机械运动,用机械运动的规律来解释一切;
(2)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没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直观性,看不到人的能动性,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4)不彻底性,表现为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看不到人类实践的伟大作用。
3. 有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根本对立的。
【答案】这种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不是根本对立的。
(1)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2)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
新型国家政权
①与以往剥削阶级专政的性质根本不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
②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3)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4.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
【答案】题中观点是正确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移入人的头脑”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
①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②观念的东西也就是意识。这句话的意思是: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育旨。
④有了人脑不等于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先有各种各样的物质现象,然后在实践中人脑才能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们,成为不同的意识现象
(3)所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这句话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观点。
5. 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所以,凡是人类劳动都创造价值。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但它本身并不就是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商品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关系。所以,不是物化在任何劳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都形成价值,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都具有价值。
6. 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只管慢慢地等待共产主义终点站的到来即可,为什么还要去追求? ”请对这一观点作出正确分析。
【答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然而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是与真正的马克思卞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对立的。
(1)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2)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的实践。
(3)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包含着人的努力奋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过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自觉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简答题
7. 简述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答案】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是进行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的配置应当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而当市场机制无能为力或调节得不完善时,就需要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2)两者的区别
①二者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
a. 市场机制主要是依靠价格供求等杠杆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b. 宏观调控则主要依靠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命令等方式来进行,它的方式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常规手段。
②两者的地位也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调节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
(3)这两者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同时具有的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8. 为什么说价值具有客观性?
【答案】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
(1)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不论是人的自然需要还是社会需要,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的,因而在本质上都是客观的;
(2)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