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西部过渡地带,位置条件优越,有文明古城西安,经济基础雄厚。解放后40多年来,陕西省工农业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沿海省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本文运用灰色系统优势分析基本原理,选择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经济指标,通过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含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和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省)进行横向对比,从工农业总产值、工业经济、农村经济三个方面剖析,探讨了陕西省经济落后的原因,提出其经济振兴机制,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 本文内容结构分六部分: 1、概况部分,主要介绍了陕西省位置、政区、地势、地貌、气候、生物、矿藏特征,工业、农业等经济发展现状,使人们对陕西省自然、经济以及社会状况有一半了解。 2、优势分析理论探讨部分,重点阐述了陕西省经济的发展,除了应根据自己资源、能源特征总想探讨本身发展规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横向对比找出自身经济发展存在的根本问题或者症结;着重探究了对比省市区高、精、尖科技为主导的直辖市及资源、能源和科技型沿海省的理由;阐明了商业经济系统是灰色的,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量化分析评估是合理的、恰当的;最后详细给出优势分析基本原理,概括一句即是:那一相关因素与系统指标关联度大,则该因素是制约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农业总产值分析部分,系统指标主要考虑人均工农业总产值,相关因素指标分两类(一是经济结构因素,另一类是科技、教育、文化因素)八个指标。分析指出:大学生、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人员比重与工农业总产值关联度最大,之所以科技力量在陕西省经济发展中起"制约"作用,是因推广转化科研成果的力度不够,以优势分析也指出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提高非农业劳动力比重。 4、农村经济分析及对策部分,首先重点阐述了陕西农村经济发展进程,经过几个阶段曲折的前进,陕西省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形成较好的农村经济结构特色,但与沿海省市相比农村经济较落后。以每个农村劳动力、每个农业劳动力和每亩耕地的农村(或农业)总产出三个经济指标作为系统指标,以科学技术、产业结构和耕作跳进三类八个指标作为相关因素指标,运用优势分析基本原理,指出制约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每亩耕地拥有的农机动力小,大量过剩农业劳动力堆积在有限的土地上,社会财富不能迅速增长,因此贫穷、落后;农业院校培养的农技人员,不受重视,相当部分改行,农业配套技术推广难,农业丰收基本上靠大自然恩赐。依据以上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陕西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战略参考建议。 5、工业经济分析及对策部分,首先重点阐述了陕西工业经济发展进程,经过失误、挫折、调整、改造迂回曲折的发展道路,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形成自己的经济结构特点和行业优势,但与沿海省市相比同样有明显的差距。以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产值、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利润、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的利税等四个指标作系统指标,以产业结构、科学技术、工业企业职工人均留利及利润三类十个经济指标作为相关因素指标,运用优势分析基本原理,指出制约陕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全民所有制企业缺少活力,尤其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比重及工业产值比重小,集体所有制企业在促进企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还未被充分认识;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少,科研人员分布在相对集中的少数行业里,且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人均职工留利偏低,降低企业生产效益。最后据陕西省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其治理措施。 6、结论部分,对优势分析结果及对策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述,使读者对本文落脚点有清晰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