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金钱观念入手,对“二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做出界定,这是本文的宗旨和目的。元明清三代,文学的主人翁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变而为市井细民引车卖浆者流。为市民写心,用市民的眼光去看待金钱,展现市民各阶层对金钱的向往、追求和态度,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价值观念,这是“二拍”给元明清以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增添的崭新内容,也是“二拍”对文学史独到的贡献。 晚明时期,由于商品经济长足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金钱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拍”的全部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字:金钱、情色、技艺,而金钱所占的篇幅和比重,要远远大于后两者。因此,研究其中有关金钱的内容,对读解“二拍”、对“二拍”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都有将深有裨益。 近十余年来,许多专著和论文都对这一问题做过宏观而概括的介绍。但以此为专题,进行较深入地研究分析,似乎还很少看到。本文就拟从“二拍”金钱观念入手,以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由商品经济长足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而带来的新思想,与传统思想的激烈碰撞和冲突,是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也是“二拍”金钱观念的基本特征。“二拍”难能可贵地看到了金钱对社会发展积极、合理的一面,承认人们的"好贷"之心,心态平和地正视金钱的魅力,不为偏见、成见所囿,这是有价值的、进步的。但同时,它又对金钱所带来的罪恶予以特别关注,对不择手段、唯利是图造成的封建偷道德的崩溃坍塌痛心疾首,在对金钱种种罪恶的抨击上更加不遗余力。对金钱态度上的这种两面性,构成了坍塌金钱观念的基座。以封建天命论思想为主体,将二者兼容调和,既承认发财致富、贫富差别,又力图泯灭人欲控引起的社会动荡,让人们安于现状,等待命运安排的转机,这就是坍塌中的金钱观念。 坍塌金钱观念中,对金钱魅力的展示,对金钱积极作用的热情肯定,是它充满活力的起点;对金钱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的抨击,是它向传统思想的回转:天命论思想,则是它的最后归结。 在对金钱魅力的展示方面,坍塌大量描写了商人的经商活动,提高了与金钱密切相关的商业的社会地位;通过社会各阶层人对金钱的向往和追求,坍塌写出了一种勃勃进取的金钱精神;关于衡量人价值的标准,“二拍”在传统的道德标准和权力标准以外,又提出了金钱标准,明确肯定人本身的才华、才能;相对于文人大夫的金钱观念,“二拍”着力强调了“柴米油盐”式的老百姓的金钱观念;在描写人们经济活动的同时,“二拍”还流露出对契约少有的新生和弥补契约社会缺陷的企图。这些尽管不是“二拍”金钱观念的主流,而且常常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但其中许多敏锐的、独到的思想和见解,却如沙中碎金,闪现出熠熠的光彩,代表了时代的最高水平。这是“二拍”金钱观念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精华所在。 尽管“二拍”也写了拾金不昧的,非义不取,重义轻利的,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但比起连篇累牍的"铜臭"阴霾来,实在是“瑜不掩瑕”。对金钱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不遗余力的抨击,浓墨重彩的渲染,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篇幅上,都是“二拍”金钱激烈抨击的立场,尽管思想上无出新之处,但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反映金钱对封建偷道德消解腐蚀的同时,它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时代生活信息,真实而准确地勾勒出那个时代的时代特征,有助于人们从文学和现实关系角度来读解作品,其认识价值是独具的。 “二拍”金钱观念上的天命论思想,至少包括了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天富论,无常论,知足论和分限论。它几乎囊括了传统金钱观念的所有观点。天富论包含有明显的对当时新兴阶级所获得的社会地位肯定和默认的成人是作者为当时社会现实寻求理论支撑的尝试;无常论导致的结果是挥霍无度,今朝有酒今朝醉。它催化了急功近利思想。只看眼前利益,人际关系金钱化,亲情冷漠化;富贵无常命运无常以至人生无常,因担心不能长久占有金钱而恶性挥堆,消家败业;贪图享受,人欲恶性膨胀以至失控;世纪未情结晶,在“二拍”中均有反映。知足论倡扬的是知足常乐,主张在金钱面前采取一种退缩的态度,适可而止,守分随缘,不过分地去追求,反映出“二拍”用控制、束缚人欲不是灭人欲来消泯人欲失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思想。分限论宣扬物有定主,财有分定,是“二拍”中最有力的戒贪武器。它企图把人的金钱欲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流露出承认人人都有追求金钱的权利,但这种追求必须以不侵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思想。“二拍”金钱观念中,对金钱魅力的展示,已经孕育含着许多新思想的萌芽;对金鱼罪恶的抨击,又竭力呼唤了着新的社会规范的诞生,在往前走得不到来自实绩和理论两方面强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它只能向后转,在传统的理论宝库中检寻自己的武器,重祭天命思想的法宝。因此,“二拍”金钱观念上的天命论思想,实际上是用旧理论阐释新现实的结果,它必然饮食有晚明社会的时代新质,具有“一定程度思想解放”的特征,将其一概视为封建糟粕是欠客观的。 “二拍”写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意义,与前代的《三国》、《水浒》,后代的《聊斋》 、《红楼》相比,“二拍”的市井生活气息要浓厚得多,与同代作品相比,“二拍”写钱,比《金瓶梅》思想更敏锐,态度更客观;比“三言”更少说教气息,更少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反映金钱方面的内容要更多更广泛。 “二拍”金钱观念是晚明"天崩地解"(黄宗羲语)时代特征的反映,是新旧思想杂糅的统一体,充满矛盾和斗争。从分析“二拍”金钱观念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二拍”真实地反映了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为那个时代“立此存照”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