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86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物以稀为贵”能说明什么,不能说明什么,为什么说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答案】(1)对“物以稀为贵”说法的评论:
①“物以稀为贵”能说明的是:商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购买者便争相购买,而销售者待价而沽,这必然会使价格卜涨到价值以卜; 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生产者竞相求售,价格便随之下跌到其价值以下。
②“物以稀为贵”不能说明的是: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这是因为,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供小于求,价格高于价值; 供大于求,价格低于价值。随着供给和需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商品价格不断地和价值发生着上下偏离。
(2)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价格与价值偏离的现象,实质上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①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会偏离价值太远。 ②从长期的趋势和社会总体来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是会相互抵销的,商品价格的平均数仍然是和价值相一致的。
2. 试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阶级就业的影响。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阶级就业的影响有两点:
(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影响工人的就业。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肖一先反映在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上,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相对增长的更快一些。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是资本价值的不变部分较之可变部分增长更快一些,资本的可变部分同不变部分相比相对减少。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降低。而另一方面,劳动人口却是不断增加的,即工人的供给数量是增加的。在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会带来劳动者失业的增加,影响工人的就业。
(2)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固然使资本的可变部分相对减少,但并不排斥它的绝对量的增加。在可变资本的绝对量增加和劳动力增加很慢或不增长的情况下,工人的就业率可能会提高,即工人失业的人数可能会减少。
3. 股份公司是怎样产生的? 它有哪些形式?
【答案】(1)股份公司的产生
①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巨额资本才能兴建大型企业,这是单个资本难以办到的。所以,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单个资本经营方式转为联合资本经营方式,它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企业的私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②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一方面,在股份公司条件下,资本在生产经营中的使用以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前提,因而是信用这种借贷活动的特殊形式; 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发行股票一般是通过作为信用机构的银行来进行的,而且有时银行也成为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或由银行自己发行股票筹建股份公司。所以,没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2)股份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
①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②股份无限公司
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③股份两合公司
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公司。其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4. 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1)科技革命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科技革命使大量新兴产业部门产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投资场所。科技革命促成国际分工体系产生重大变化,由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发展到产业内部、公司内部产品分工,直到生产环节、生产工序的分工,大大促进了产业转移,而这一切又都是在跨国公司安排下进行的。科技革命还推动了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为跨国公司全球扩张提供了技术手段。
(2)资本主义竞争激化,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由于战后垄断己经变成国际垄断,国际垄断是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垄断。世界范围的竞争比国内竞争又更加残酷,更加尖锐。垄断资本为了争夺世界市场份额、争夺技术垄断、争夺尖端人才,发展跨国公司成为战胜竞争对手的有效办法。或是通过并购,使竞争对手从属于自己; 或是组成战略联盟,形成巨大的跨国公司。
(3)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战前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主要靠自身资本积累,或靠银行间接融资进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空前迅速发展,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广
泛推广,使跨国公司得以通过直接融资而迅速扩大资本,加速对外扩张。
(4)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调整引进外资政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了国有化政策,将外资没收变为国有企业,对外资采取排斥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由排斥外资变为引进外资,并制定了一系列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到本国投资。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由于工资成本上升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原因,需要把工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5. 一个大垄断企业,往往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从而能够获得比一般企业更高的利润。你认为这部分利润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实现的? 它是来源于垄断企业自身,还是其他方面?
【答案】(1)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垄断价格是垄断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制定的价格。垄断企业之所以能够制定垄断价格,是以它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为基础的。由于少数大垄断企业集中了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大部分,控制了市场,对其他企业的进入形成了壁垒,从而能够使产品按照垄断价格来出售。因此,垄断价格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大企业的垄断地位。
可见,垄断利润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 二是凭借垄断组织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正是由于这两个条件,使市场中原有的利润平均化机制被破坏了,从而使垄断利润得以存在。这是因为,垄断资本通过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对生产与销售的控制,阻止了部门内部的竞争,限制了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使自由竞争所创造的利润平均化机制部分地失去了作用。同时,垄断资本以其巨大的经济实力,在生产技术、设备条件、规模生产、资源供给等力一面都保持着明显的优势,从而能够稳定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利润的来源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不是垄断企业自身
①从垄断企业内部来看,垄断企业内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垄断企业大多以生产规模巨大、技术设备先进、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生产价值为特征的,这意味着在垄断企业中有着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这种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成为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这说明,垄断利润首先是以垄断资本剥削企业内部的劳动者为基础的。这是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基本保证。
②从垄断企业外部来看,垄断利润的来源是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些外部来源包括:一是劳动群众购买垄断企业产品时支付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 二是非垄断企业和其他企业与垄断企业发生经济联系时,通过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转化为垄断利润,这部分垄断利润的实质是非垄断企业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是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转化为垄断利润,如国家通过对垄断企业的减税、津贴、资助、优惠贷款、产品购买等,把社会卜已经形成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转移到垄断企业中。
从垄断利润的来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来源于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垄断利润的源泉都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说明,垄断资本剥削的不仅仅是垄断企业内部的劳动者,而且还把剥削的范围扩大到企业外部,并借助国家的力量,通过再分配途径,进一步实现了在全社会范围的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