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中医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思考题

1. 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各有何利弊? 企业应如何运用这两种途径?

【答案】(1)对于企业来说,外部招募与内部招募这两种招募渠道也是各有利弊的,的一个简单概括和比较。

表 两种招募渠道的利弊分析

(2)由于这两种渠道各有优劣,因此企业在选择到底是从内部招募还是从外部招募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利弊后才能够做出决策。而且对于这一问题,也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有些企业倾向于从外部进行招募,有些企业则更倾向于从内部进行招募,例如通用电气公司几十年来一直都从内部选拔CEO ,而IBM , 惠普等公司的CEO 则大多从外部招募。一个不变的原则是,人员的招募最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企业往往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对于基层的职位从外部进行招募,对于高层的或关键的职位则从内部晋升或调配。

2. 激励理论主要有几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意义?

【答案】(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侧重研究研究激励行为的起点,即人们的需求与动机的内容对激励的影响,他们队为:需求动机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激发是激励的本质所在。所以这些理论重点分析了人的需求与动机结构包括以下四种理论:马斯洛的

需求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ERG 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关注激励是如何发生的。该理论并不试图去弄清楚有哪些激励因素,而是关注为什么人们选择特定的行为来满足其需求; 为了激励员工,管理者在激励过程中应该如何做。代表性的过程型激励理论有期望理论与公平理论。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来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代表性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有目标理论与强化理论。

3. 人力资源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人力资源的作用体现为以下二个方面:

(1)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

人力资源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人力资源是组合、运用其他各种资源的主体,能够推动和促进各种资源实现配置的特殊资源,在财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人力资源的使用量与财富的形成呈正相关,其投入越多,形成的财富则越多。

(2)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小断发展,人力资源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度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重。各个国家的经济学家研究所得的数据表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不断发展和积累直接推动物质资本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总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实务资本的投入不断减少,这说明了人力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企业必须投入各种资源(包括土地、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来维持其正常运转。而在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首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的存在和有效利用能够充分激活其他物化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人力资源成为了保证企业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人力资源引起足够的重视,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以保证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财富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

4. 如何制定绩效考核目标和绩效考核周期?

【答案】(1)绩效考核目标,又称绩效目标,是对员工在绩效考核期间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所做的界定。这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的参照系。绩效目标由绩效内容和绩效标准组成。

①绩效内容

绩效内容界定了员工的工作任务,也就是说员工在绩效考核期间应当做千l 一么事情,它包括绩效项日和绩效指标两个部分。

绩效指标是指绩效项目的具体内容,它可以理解为对绩效项目的分解和细化。

绩效指标的确定,有助于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性。确定绩效指标时一,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

a. 绩效指标应当有效。

b. 绩效指标应当具体。

c. 绩效指标应当明确。

d. 绩效指标应当具有差异性。

e. 绩效指标应当具有可变性。

②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是对员工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明确,即对员工绩效内容作出明确的界定; 员工应当怎样来做或者做到什么程度。确定绩效标准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 绩效标准应当明确;

b. 绩效标准应当适度;

c. 绩效标准应当可变。

③对于绩效目标的设计要求,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原则,简称“明智

b. 目标可衡量原则(measurable );

c. 目标可达成原则(attainable );

d. 目标相关原则(relevant );

e. 目标时间原则(time-based )。

(2)在确立绩效考核周期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①职位的性质

不同的职位,工作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短一些,如工人的考核周期相对就应当比管理人员的短。其次,职位的工作绩效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比较大的,考虑周期相对要短一些,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如销售职位的绩效考核周期相对就应当比后勤职位的短。

②指标的性质

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长一些; 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例如,员工的工作能力比工作态度相对稳定一些,因此能力指标的考核周期相对比态度指标就要长一些。

③标准的性质

在确定考核周期时,还应当考虑绩效标准的性质,就是说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些标准,这一点其实是与绩效标准的适度性联系在一起的。例如“销售额为50万元”这一标准,按照经验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将考核周期定为1周,员工根本就无法完成; 如果定为4周,又非常容易实现,在后两种情况下,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都是没有意义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