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关系
【答案】(1)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一致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2)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
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
(3)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
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如北京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而有的客源地中,其目的地又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去北京郊区度周末,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度假。
2. 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
【答案】(1)白种人
①特点
皮肤呈白色、浅棕色,波状金发或棕发,鼻高目蓝。
②环境因素
白种人生活在欧洲东北部,那里气候寒冷潮湿,日照少,人们的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浅,鼻型因防冷而向狭鼻发展,形成波状发型。
(2)黑种人
①特点
皮肤呈黑棕色,头发黑且呈羊毛卷状,唇厚。
②环境因素
黑色人种分布比较广泛,但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黑种人生活在热带地区,由于日照强烈,炎热潮湿,因此皮肤黑而鼻型宽。
(3)黄种人
①特点
皮肤黄色,毛发黑而直,眼褐色。根据内部差异,又可分为:①蒙古族; ②美洲印第安种族; ②爱斯基摩人。
环境因素
③古代蒙古人种生活在亚洲东部草原和半荒漠的环境中,风沙大,加上季风的影响,肤色在干季因日照强烈而呈黄色。
3.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答案】(1)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空间、拉动内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国内旅游的发展,起到对国民进行户外教育,特别是培养爱国主义、提高文明程度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4. 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迈向新纪元提供了决定性因素。
(1)积极影响
①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缩小,由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
②生活水平空前提高
③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
④人口寿命不断延长,医疗、卫生、防预、人寿保险
⑤交通快速,舒适、安全发展
⑥通讯设备更新频繁
⑦享受教育的程度和普及度提高
(2)消极影响
①环境问题,如臭氧洞的出现。
②资源紧缺: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资源破坏严重,矿产资源(能源型、非能源型)的消耗剧增。
③人口增长,加剧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公用设施超负荷水平等。
④在经济中潜在的还有周期性的地区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二、论述题
5. 阐述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答案】(1)城市体系的概念
在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体系。在体系内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的交换。这种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即城市体系。
(2)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①等级规模法则
1913年奥尔巴哈指出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一定规则。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2,第三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3,以次类推。这种人口规模规律,称为等级规模法则。
②首位城市法则
杰佛逊1939年提出他观察到一些国家的首都比全国城市系统中重要城市大许多倍。认为一个国家在首位城市下存在众多中小城市系统。国家首都小一定都是首位城市,地区中心也可以成为首都城市,一国也可有两个首位城市,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法则作用明显。
6.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运用增长极理论。
【答案】(1)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一方面,区域中的各种产业将以增长极为核心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增长极的形成,必然改变区域的原始空间平衡状态,使区域空间出现不平衡。增长极的成长将进一步加剧区域的空间不平衡,导致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新的增长极的形成则会改变区域原来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之更为复杂。不同规模等级的增长极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将引起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2)增长极理论的基本观点
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将首先出现在某些具有优势条件的地区。增长极被当作相关工业的空间集聚,其内涵从增长着的产业经济单位变成了增长着的空间单位—城市或局部区域。增长极理论也从一种推动型工业怎样促使其他经济部门增长的理论,演变为一个地方经济增长如何促进或妨碍另外一些地方经济增长的理论。
(3)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采取如下措施正确运用增长极理论:
①将对技术和结构专业化基础上的持续增长有“推动”的生产、分配和贸易活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
②加速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补充和互惠互利,使区域内企业保持良险互动的态势。
③促进地理位置有利的区域形成相关产业的区位集聚。
④对于起推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和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应促进其持续增长,以形成有利的外部经济和理想的集聚效果。
⑤重视扩散和回波效应,即通过贸易、交通、社会服务和扩散机制导致腹地的发展。根据增长极理论,意味着应把资本集中地投入到区域内最大城市中心的密集型产业,通过城市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扩散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⑥应避免增长极的地理意义和产业部门含义混淆。如果作一些历史考察,就会发现所谓增长产业会抑制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如西方的“夕阳工业”往往前后向联系广泛,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很大,但“夕阳工业”的集中导致了区域发展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