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答案】(1)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金字塔吸引了无数的人前去参观。

(2)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和其后的罗马帝国的兴起,各个城邦国之间公务、贸易、考察等活动频繁,促进了人们的旅行活动。

(3)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内盛行的到圣地麦加的朝勤活动,也对旅游活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13世纪以来,由于贸易的发展,旅游活动更加频繁起来。

(5)十五六世纪,“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重人影响。

2. 简述文化扩散的类型。

【答案】文化扩散分为两类,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人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根据扩展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

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②等级扩散

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③刺激扩散

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2)迁移扩散

迁移扩散是指由于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在空间上的移动使文化也发生空间上的变迁。迁移扩散的特点有:

①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②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完全不能通过的屏障的较少,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

③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

3. 人文地理学有哪些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归结为以下几大力面:

(1)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包括人地关系协调论、天命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或然论等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属性,基本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和市场区位论等经济区位论的基本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产业结构理论、空间结构理论等经济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2)人口的生产与发展

主要研究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人口的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人口迁移、人口构成、人口老龄化、人口素质、人才等内容。

(3)经济空间发展与产业布局

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产业布局与经济地域系统:第一、二、丫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4)社会与文化空间

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政治地理学基本理论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民族与宗教地理学基本理论及空间分布特征; 人文地理学的新兴分支学科等的形成与发展。

(5)城市与区域的综合研究

包括城市的开发与发展; 区域的综合开发与发展; 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与保护。

(6)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

人文地理学可分为系统人文地理学和区域人文地理学。系统人文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通论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区域人文地理学是根据人文地理研究的范围大小而划分的人文地理学,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体系,

4. 列举近代地理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答案】近代地理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有:

(1)环境学派

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

(2)区域学派

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3)景观学派

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一景观的整体。

(4)人地相关学派

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二、论述题

5.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案】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类。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具有以下意义:

(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6. 根据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答案】(1)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

我国人口分布一般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龙江漠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为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有由东南到西北方向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人口密度呈阶梯递减的趋势,而这种趋势还正在加强。导致这种人口分布格局的原因如下:

①自然原因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上东部以平原为主,有漫长的海岸线,西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而且远离沿海,在经济的全球组织中处于边缘腹地的地位,所以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比中东部地区低得多。

②社会经济原因

a. 历史上,自宋朝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西部向东部转移,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良好的自然环境推动了经济发展。

b. 近代以来,东部地区便利的交通为其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为东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东部良好的基础使东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

c.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流动,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中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