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之外国文学史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查多·德·阿西斯

【答案】马查多·德·阿西斯是巴西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首屈一指”和“独一无二”的作家。时至今日,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他是有史以来巴西“历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巴西文学界享有独尊的地位。马查多·德·阿西斯的代表作有《金卡斯·博尔巴》、《布拉斯·库巴斯的死后回忆》和《堂卡斯穆罗》,它们被巴西文学界称为“不朽的三部曲”。

2. 意识流小说

【答案】意识流小说是新时期以来文坛上出现的一种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的小说样式。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故事的叙述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3. 文艺复兴

【答案】文艺复兴是指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它最初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半期及于法、德、英、西班牙等国。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用人性反对神性;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4. 三一律

【答案】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5. 《阿卡奈人》

【答案】《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第一部成功的喜剧。它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表面上很不严肃的讪笑打诨的场面来反映生活,很像闹剧。剧中滑稽和丑陋的事件,寄寓着非常严肃的思想。《阿卡奈人》的政治作用在于扫除雅典公民中的主战心理,号召订立和约。诗人在剧中指出,战争对政治煽动家和军官有利,对人民有害; 他认为战争双方都有过错,主张各城邦团结友好,发扬马拉松精神,共同对付波斯的侵略威胁。阿里斯托芬正是从这个思想高度去俯视脚下的现实,才把生活中丑陋的本质挖掘出来,尽情地加以嘲笑。

6. 骑士文学

【答案】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隋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 叶芝的“面具”理论

【答案】叶芝的“面具”理论是叶芝艺术创作和认识世界、理解自我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人的智能再创造是外部命运的对立面,“而我所谓的‘面具’是出自其内在本质的一切的情感的对立面。”面具是情感的再创造,即反自我。叶芝认为自我只有找到且自觉地模仿反自我,人格才有可能发展完善,而且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所创造。“假如我们不能想象自己与自己不同,尝试充当那第二自我的话,我们就不能给自己强加一条戒律,虽然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接受一套。因此主动的品德与被动接受一种规则不同,是做戏似的、有意识的表演、戴着面具。”

8. 湖畔派

【答案】湖畔派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流行的消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即由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了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诌媚英国王室之作。

二、简答题

9. 《十日谈》如何对禁欲主义进行冲击?

【答案】禁欲主义是基督教宗教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要求人们严厉节制肉体的欲望,尤其是性欲,并将其贬低到肮脏、低贱的位置。针对中世纪封建神学和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创作了《十日谈》,大胆描写爱情,赞美自然和谐的情欲,对违背人性的社会恶果、教会人士的纵欲进行揭露。

(1)正面描写男女爱情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赞美爱情,肯定了男女爱情的权利,认为爱情合乎人性、崇高可贵,人们有享受爱情和享受幸福的权利。他还指出爱情源于人的天性,不仅可以激发人的聪明才智,还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如第五天的故事,西蒙是一个愚顽的绅士,老师与朋友都无法改变他,但与一位乡下姑娘相爱,受到爱情的熏陶后变成一个才艺出众的人。通过这种爱情的描写,《十日谈》反映了人文主义自由爱情观,起到了反禁欲主义的作用。

(2)揭露了教士的淫乱,批判了教廷和宗教教义

薄伽丘无情地戳穿了宗教人士的虚伪本质,描写他们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之下,大肆纵情声色。《十日谈》中大量描写了僧侣和尼姑追求享乐,僧侣勾引良家妇女的故事。薄伽丘对禁欲主义的批判没有止于揭露教士的虚伪,而是进一步抨击了罗马教廷和宗教教义,指出了其虚伪性和反人性。

总之,在《十日谈》中,薄伽丘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肯定了人们对现实幸福的追求和享受,突出地歌颂了对爱情的追求; 同时揭露了宗教人士的虚伪,并进而批判丁教会与宗教本身对人性的扼杀,极大地冲击了禁欲主义。

10.恩格斯说,“(但丁)是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请结合这句话概述《神曲》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答案】(1)《神曲》的主题思想

①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神曲》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但丁创作这部作品,目的就是为了探讨意大利的出路问题,给面临纷争的意大利人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在诗篇中,地狱象征着封建中世纪黑暗的现实生活,炼狱象征着从丑恶的现实到达理想境界的痛苦过程,天堂象征着力争实现的美好理想。诗歌对迷途、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描写,寓意着迷惘的意大利人经过苦难和考验,终将走向光明与至善。从当代意识来看,诗歌的艺术境界也具有普遍性意义,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忧虑,以及对人类美好前景的坚信。

②保持与中世纪文化精神联系的同时,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诗人站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高度,极其广泛地描绘了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在保持与中世纪文化精神联系的同时,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诗歌描写了人们对世俗感情和现实幸福的追求,肯定了对知识的探求和理性的重要作用,赞美了人的智慧,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

③揭露和批判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但丁进一步发挥在《帝制论》中阐述的政教分离的原则,并针对中世纪神学宣扬的“旧月说”,在《神曲》里把自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