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概化理论的测验情境关系学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概化理论的测验情境关系说的基本含义是:
(1)概化理论提出了测验情境关系说,认为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误差的结构不同,误差量也不同。概化理论认为,研宄测量必须先研宄测验情境关系,并且测验情境关系是由一个测量目标和若干个测量侧面构成的。
(2)概化理论指出,一个测量侧面可以有不同的水平。测量侧面还有随机侧面与固定侧面之分。
(3)每固定一个测量侧面,测量的误差就会减小一些,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就会提高一些。但是这种信度、效度的提高是有代价的,其代价是对于测量结果分数可解释的范围将变小。在测量中测量侧面被固定得越多,测量的信度、效度也就越高,但测量目标所受的限制也就越来越大。
(4)一旦所有侧面均被固定,测量误差没有了,测量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测验情境关系中至少有一个测量侧面应该是随机的。
(5)由测验情境关系分析而得出的概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测验的真分数不止一个。
(6)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的信度也不相同。
总之,概化理论提出的测验情境关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是依赖于特定的测验情境关系的,测验情境关系中的测量目标、测量侧面、测量侧面的水平都是会变化的,它们的变化会引起测验误差的来源、测验误差的大小、真分数的种类以及测验信度的变化,同时测验分数的解释范围也发生变化。
2. 试析智力的形式与发展过程中的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智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重要的,个体的智力是在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支配下由成熟和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分离的,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致使智力得到发展。没有环境,遗传的作用是无法体现出来的;没有遗传作为最初的基础,环境无法产生影响。
⑴遗传因素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①在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重要的。同卵双生子之间的智商相关最高,无血缘关系者之间的智商相关最低;生父母与生子女之间的智商比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相关高,这是因为前者包括遗传因素的作用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后者只包括环境因素的作用。
②遗传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明显的。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遗传对智力的发展作用存在年龄差异,它对智力的影响随年龄增大而减弱。
⑵环境因素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①环境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般认为,大多数儿童的素质是相差不大的,其智力发展所以有差异则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所造成。
②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经常用个体后天智力的变化发展来说明。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从遗传所得到的潜在智力是不一样的,这种潜在智力开发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环境。
③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是影响智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生产力影响经济生活、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人的智力发展。
④营养是影响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幼年的营养直接关系到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营养不良会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⑤社会生活条件对智力发展的决定作用,通常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教育在智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总之,智力的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起作用的,遗传为今后智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蓝图,提供了可能性,而这个蓝图是否会实现则依靠后天环境的作用,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共同协调智力的发展。
3. 什么是内容效度?测验编制者和使用者应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内容效度?
【答案】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估计一个测验的内容效度就是去确定该测验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
内容效度主要应用于成就测验,用来测量被试掌握某种技能或学习某门课程所达到的程度。在这种测验中,题目取样的代表性问题是内容效度的主要考察方面。内容效度也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这种测验所要测的内容就是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编制这种测验
应首先对实际工作做较细的分析。内容效度不适合用于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其确定方法有:
(1)逻辑分析法
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法,其工作思路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做出判断。其具体步骤是:
①明确欲测内容的范围,包括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
②确定每个题目所测的内容,并与测验编制者所列的双向细目表(考试蓝图)对照,逐题比较自己的分类与制卷者的分类,并做记录。
③制定评定量表,考察题目对所定义的内容范围的覆盖率、判断题目难度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差异,还要考察各种题目数量和分数的比例以及题目形式对内容的适当性,等等,对整个测验的有效性作出总的评价。
(2)统计分析法
克龙巴赫还提出过内容效度的统计分析方法。其具体方法是:从同一个教学内容总体中抽取两套独立的平行测验,用这两个测验来测同一批被试,求其相关。若相关低,则两个测验中至少有一个缺乏内容效度;若相关高,则测验可能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3)再测法
还有一种判断内容效度的方法是再测法。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是:在被试学习某种知识之前作一次测验,在学过该知识后再作同样的测验。这时,若后测成绩显著地优于前测成绩,则说明所测内容正是被试新近所学内容,进而证明该测验对这部分内容而言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4. 试析题目内容效度与目标参照测验的内容效度间的联系。
【答案】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即编制测验时所选定的测验题目,是否代表了所要测的心理特点。题目内容效度与目标参照测验的内容效度间的联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目标参照测验注重被试在其所测内容范围内的掌握程度,因而测验本身的题目组成对其欲测之内容范围的覆盖程度或代表性程度——亦即测验的内容效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评估任一测验的内容效度,都依赖于两个条件:
①测验有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
②对测验每一题目的内容效度的分析。因此,对题目内容效度的分析是对目标参照测验内容效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
(3)目标参照测验一般来讲有相对比较确定的内容范围,可用命题细目表表示,同时,也可以采用专家评定的方法对题目效度进行分析,从而保留有效题目,删除无效题目。因此,题目的内容效度是目标参照测验内容效度的一种体现。
5. 测验项目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项目分析是指对测验的难度、区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考查该测验在区分被试方面是否有效。具体作用如下:
(1)对难度进行分析
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一个测验项目,如果大部分被试都能答对,则该项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被试都不能答对,则该项目的难度就大。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测验的难度直接依赖于组成测验项目的难度。
通过考察测验分数的分布,可以对测验的难度作出直观分析。过难或过易的测验,会使测验分数相对地集中在低分端或高分端,从而使得分数的全距缩小。分数分布范围较广,测验信度较高,反之则估度值较低。当项目的难度以集中在0.50左右最佳,以集中两极端最差。项目的难度对项目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联系。
(2)对区分度进行分析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项目,能将不同水平的被试区分开来。测量专家们把试题的区分度称为测验是否具有效度的“指示器”,并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评价测验项目区分度高低依赖于对被试水平的准确测量,通常称作为效标分数。测验项目区分度的效标分数更多的是用测验总分,称作为内部效标。区分度(D )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间。通常D 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 为负值为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