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系统理论
【答案】社会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 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2. 传统条件反射理论
【答案】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3. 操纵
【答案】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操纵行为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事实,小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避免操纵,小仅关系到专业的纯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正义性和道德责任。
华里提出了关于操纵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
(1)如果A 不干预B 的生活方式,A 的选择或A 对这种选择的坚持力量将会完全不一样;
(2)A 限制B ,使B 做出特定的有利于A 选择的可能性增加;
(3)B 没有感觉到或不理解A 的影响;
(4)A 是B 的道德代理人,A 对B 的结构性取舍结果负有道德性的责任。
在这个定义上,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咨询关系是被排除在“操纵”之外的。在公开的政治场合,操纵在道德上依然是不被接受的,虽然它在政治上受到辩护。
4. 个案研究
【答案】个案研究是指将时间系列设计应用到对单个对象干涉或政策的影响评估,又称单个案设计或单系统设计。其案主系统可指个人,也可是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研究者首先针对单
个对象的特定目标进行足够多的重复测量,该阶段称基线期。稳定趋势的出现是重复测量是否结束的标志。然后,研究者引入服务并继续进行多次重测,本阶段称介入期或实验期。基线期的数据要与介入(实验)期的数据比较。研究者可把上述测量资料按时序画在一张图表上,在每个资料点间连上线段,判断数据变化趋势。如果数据趋势的变化点与基线期和干涉期的转换同时发生,一般可以认为干预发生了效果。
5. 认知理论
【答案】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二、简答题
6. 简述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答案】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的理论在小组工作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的鼻祖弗洛伊德,该理论认为成年人的问题源起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的手法去处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时,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础。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的行为,班杜拉(Bah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二种学习方法:
①传统条件反射理论。
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②强化条件反射理论。
这种学习方法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影响。如果某种行动的结果被加以肯定,人们就会坚持这种行为; 而如果对某种行为的结果持否定的态度,这类行为就会被削弱。
③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免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3)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按照帕森斯(Parsons )所述,小组是一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小组工作必须通过增强小组这个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恰当地利用其他系统影响小组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接纳,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和变化确定和维持小组的目标、特征和过程,可以保持小组的平衡和有效实现小组目标。
7. 简述残疾人社会工作和社会功能。
【答案】残疾人社会工作和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价值观和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①残疾人个体或群体;
②社会工作者;
③助人自助原则;
④基于系统的残疾知识之上的专业助人态度、方法和技巧。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①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
现代意义上的公正,突出表现在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上。只有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切实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②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中的特殊脆弱群体,其生活压力大、经济承受力低、风险抵御力弱。因此,广泛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无疑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风险隐患,防患于未然。
③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
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给予他们安全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8. 简述互助性小组与成长性小组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小组成员与工作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达到小组的目标。
②都是通过各种具有目的性的小组活动、小组分享方式来开展小组工作。
③小组过程中都要制订小组规范,都要按照小组工作的流程开展工作。
(2)不同点
①小组目标不同,互助性小组的目标是希望运用小组的方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重建社会资本,达到自助互助的目的; 而成长性小组的目标则是希望组员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或者行为等方面获得成长。
②小组组员构成不同,互助性小组的成员是由于缺乏资源而面临共同问题或者困难的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