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地区发展模式

【答案】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它采用的方法是自助与合作的方法,以具体目标为主,通常未能有效地引进外来的资源。

2. 家长作风

【答案】家长作风是与法律实践相关联的,但是社会工作干预亦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社会工作历史的特定的时期,家长作风一直是受到倡导的,并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社会工作者应该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或行为。后来,由于社会期待家长角色应由社会机构来扮演,因此,个别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家长式的行为就受到了挑战。

家长作风涉及对另一个人自由的某种干预限制。狄沃金说:“说到家长作风,我基本上把它理解为是对一个人行动自由的干预。有人为之辩护,说这种干预对被干预者的福社、美德、幸福、需求、利益或价值是绝对有好处的”。

韦利提出评价家长作风的三个标准:

(1)对一个人自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

(2)干预包含着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

(3)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当事人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会导致某种失败的理由。

不管怎样,即使在缺乏预见性、成熟等条件下,家长作风也不应该在社会工作中存在,因为它可能由于对标准的定义问题而导致工作者的放纵和对当人事的侵犯。

3.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

【答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如下:(1)服务对象利益优先:要尽量保护和发展服务对象的权益,这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区别于其他专业伦理的最重要特点; (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3)约束和鼓励并重; (4)权威性。

4. 社会工作本土化

【答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产生于西方国家文化传统之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在进入非西方文化传统国家时所遇到的不适应,甚至是来自本土文化的抵抗和排斥。在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过程中就必须经过本土化的过程,以使之切实能在本土社会发挥作用。

5. 家庭生命周期

【答案】家庭生命周期,亦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运行之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了子家庭。

6. 方案评估

【答案】方案评估是指对机构服务方案的评估,这类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指出某一服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技术是否适当、方案的实施是否有较大把握以及该方案是否属较优方案等。

二、简答题

7. 简述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原则。

【答案】以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就形成“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或称女性主义妇女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在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她们有独特的生活经验;

(2)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境况;

(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问题个人化。

8. 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面对的任务与挑战。

【答案】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面对的任务与挑战主要体现在:

(1)城市贫困与社会工作

①城市贫困问题在以下四个层面急需社会工作的介入:

a. 帮助贫困者解决生活困难,协调各方资源为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如子女教育、病人照顾、家庭矛盾、职业介绍等。

b. 对贫困者进行生活与就业技能的训练,包括家庭预算、生活安排、协调家庭与人际关系、应对危机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c. 帮助贫困者建立自信心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贫困境遇相伴随的通常是贫困者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失落感和不满情绪,对前途感到心灰意懒、困顿渺茫,因此需要适时的开导、引导,帮其重塑生活的信心,建立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d. 开创非正规就业渠道,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重建其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

生计。

②在方法上可采用个案辅导、团体技巧、社区资源调动、咨询、培训等多种介入方式,针对贫困者的问题状况,制定具体的工作策略。

③我国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思想。在当前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扶贫可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实施投资取向的、以资产建设为本的扶贫项目,为贫困者创造经济参与的机会,在社区发展的同时实现贫困者个人福利的提升。

④在当前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扶贫可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实施投资取向的、以资产建设为本的扶贫项目,为贫困者创造经济参与的机会,在社区发展的同时实现贫困者个人福利的提升。

(2)农村扶贫与社会工作

①以人为核心的新发展观

摆脱贫困必须是贫困者和政府的双向行为,这之中尤其需要贫困者自身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把人的发展,即穷人能力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以此,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全面发展才有基础。

②扶贫到户与穷人能力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小额信贷的扶贫方式被引入我国,小额信贷扶贫突出了农户特别是妇女的参与性,在其组织运作的过程中涉及诸多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和技巧。它直接面对穷人,是进行穷人能力建设的极好的入手点。

③基层社区组织的建设

贫困地区自下而上的、主动能动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组织作为依托。社区发展十分强调组织的手法,贫困地区社区发展的入手点应是发展和强化社区组织的功能。此外,目前在发达地区己出现一种民间合作服务组织,其决策权掌握在农民自己手中,是农民自己解决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最好形式。

④加强民间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非政府组织在扶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一此国内外民间组织运作的小额信贷项目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从长远来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无疑会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壮大,政府部门自上而下与民间组织自下而上的扶贫相结合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

9. 简述社会分层的定义及分层标准。

【答案】(1)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2)社会分层的标准:

①分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