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703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分析题
1. 下面是汉语方言湖南衡山前山话中“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发音:
(1)我(2)你(3)他(4)他(5)我来找他不要怕我妈妈就是你要我娘在到处找你。 哥哥 姐姐的老师 告诉你娘 十消息
前山话的“你、我、他”有没有语法范畴? 如果有,是用什么语法手段表达了什么语法范畴?
【答案】(1)前山话的“你、我、他”没有语法范畴。
(2)前山话的语法手段
①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称为“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形式体现。汉语没有形态,严格地说也就没有语法范畴。
②前山话的“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位置分别有不同的发音,只是声调的变化,而词语本身并没有词形变化,即没有表现出可区别的语法意义,所以它们没有语法范畴。它们用来表示不同的对象,使用的是词汇意义,而不是语法意义。
2. 分析下面两组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1)不、没
(2)能、会
【答案】(1)不、没
①语法上的区别
“不”是副词,“没”兼属副词和动词。当“没”跟动词组合时是副词,具体表现是:
a. “不”没有时态的限制,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将来:我以前不会,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没”不能用于将来时。我以前没说过,现在没说过。
b. “不”可以和任何助动词组合。不喜欢、不想要、不应该、不可能。“没”和部分助动词组合:没可能、没能、没敢。
c. “不”可以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不喜欢、不漂亮。“没”原则上只修饰动词。没想到。 ②意义上的区别
不表示主观意愿,例如,他不想去英国,他想去法国。没则表示客观情状,例如,他没去英国,他去了法国。
(2)能、会
①语法上的区别
“能”和“会”都属于能愿动词,表示有某种技能时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如“会开车”“能开车”。区别在于“会”还是动词,可以直接用在名词前面,比如“会韩语”。用在动宾词组前面,“会”还可以作动词的补语,比如“我学会了跳舞”。“能”没有这种用法。
②意义上的区别
a. ,“能”强调的是“能力”表示可以按质按量地完成某个任务,具有这个资质或素质; 而“会”用于抽象概念,它强调的是领悟或掌握了某种能力,因此,在表示“我会了”这个意思的时候,其实表达的是“我明白了,我领会到某个本质了,我的思考力跟问题的本质碰在了一起”。但领会了并不代表就能把事情做好,能力的问题往往跟“实践”有莫大的关系。
b. “能”的概念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后,再次回到了感性,是有既往事实作为基础参照的; 而“会”的概念还停留在理性阶段,只是“认识能力”和“(自认为的)真相”碰到了一起,并没有返回到感性实践中去,没有被实践所验证。
3. 有人把“桌子”“椅子”的“-子”、“坐着看书”“吃过饭”的“-着”和“-过”都称作“词尾”。根据所学语言学知识,试分析:“-子”、“-着”“-过”与英语中的“dogs" (“狗”的复数形式)中的s (复数标记)是否具有同一性? 如何看待以上汉语中的后附成分“-子”、“-着”、“-过”?
【答案】(1)不具有同一性
“子”属于汉语词语的后缀,“着”、“过”属于汉语的动态助词,英语中的“-s ”属于词尾,因为词尾并不能改变一个词的词汇意义,只能改变词的语法意义,dog 加“-s ”变为了复数形式,但是词汇意义并没有改变。
(2)汉语中的后附成分的演变
后缀“子”由词根演化而来,是汉语名词的标志,其他一般动词或形容词加上它以后便转为名词。“着”、“过”是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前者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 后者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形状。它们都不属于词尾,因为它们都不能改变词语的语法意义。
4. 下面两个句子中有一个是多义句,请指出来并说出不同的意义。对比两个句子说明多义产生的原因。
(1)我一天只做2道题
(2)我一天就做2道题。
【答案】(1)多义句的意义
例句中,句(2)是多义句。句(1)只表示一天所做题目的“少”,句(2)即可以和句(1)一样表示一天所做题目的“少”,也可以表示一天所做题目的“多”。
(2)多义产生的原因
产生多义的原因是句子的重音不同。
句(1)无论句重音落在哪个句子成分上都不会产生多义,而句(2)不同,若句重音落在“一天”上,句子可以表示“在有限的一天时间内可以做出2道题”,即表示所做题目的“多”; 若句重音落在“就”上,句子可以表示“一天的时间内才做出2道题”,即表示所做题目的“少”。
5. 举例说明歧义现象及语法组合歧义的类型。
【答案】(1)歧义现象歧义现象即多义短语现象,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称为多义短语。形成多义短语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结构有限而意义无穷,用有限的结构表达无穷的意义就会出现一个语言结构表达多种意义的现象。
(2)语法组合歧义的类型
语法组合歧义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①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如“学习文件”可以是动宾短语,也可以是偏正短语。
②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如“母亲的回忆”中“母亲”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 ③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可以是动宾短语,也可以是偏正短语; 同时“狗“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
二、问答题
6. “论”有下列义项,但是有的义项能作为词的意义,有的只能作为语素的意义,你能分辨吗? 谈谈你分辨它们的标准,并探讨一下词典中有无区别的必要。
①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就事论事|要论起这件事来……
②分析和说明事埋的话或文章:社论|舆论。
③学说:唯物论。
④说,看待:相提并论|不能一概而论。
⑤衡量; 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⑥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天计酬|买鸡蛋论斤还是论个儿?
⑦姓。
【答案】作为词的义项,必须是能够单说或单用的,如题中例句所显示的,①④⑤⑥⑦各个义项都属这类。当然作为词的义项还可以作为语素的义项用于造词。②③两义项只是“论”作为语素构词时才有的,因此,只是“论”这个语素的义项。
分清词的义项和语素的义项与分清词和语素的意义是类似的。只有词的义项才能作为独立运用的词的内容参与造句,而不能成词的语素的义项则只起构词作用,所以应该分清,词典中最好能加以区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