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轴心式编码

【答案】轴心式编码是从一组初步的主题或初步的概念开始。在这种方式中,研究者更为注重的是主题,而不是资料,即研究者的头脑中带着基本的或初步的编码主题去看待资料,阅读资料。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研究者也会产生出新的观点、思想,或添加新的编码,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将各种观点、主题组织起来,同时识别作为轴心的关键概念。

轴心式编码的作用有:①着重于发现和建立类别之间的各种联系,包括因果关系、时间关系、语义关系等。在轴心式编码过程中,研究者思考原因和结果、阶段和过程,并寻找将它们聚合在一起的类别或概念。②刺激对概念与主题间联系的思考,同时它也提出新的问题。它既可以提示放弃某些主题或是更深入地探讨另一些主题。③加强证据与概念间的连接。通过多种不同的例子作为经验证据,使得主题与经验资料间的连接得到加强。

2. 定类侧量(nominalmeasurement )

【答案】定类测量义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数学特征上可以用等于或不等于来描述。

3. 纵向研究

【答案】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4. 问题的创造性

【答案】问题的创造性,又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是指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一项问题具有创造性,更经常地是指该问题在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前人的研究侧重点和成果有所不同,有自己独到的、新颖的地方。

5. 系统抽样

【答案】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

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是:

(1)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出抽样框。

(2)计算出抽样间距。计算方法是用总体的规模除以样本的规模。假设总体规模为N ,样本规模为n ,那么抽样间距K 就由下列公式求得:

(3)在最前面的K 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

号(假设所抽取的这个个体的编号为A ),它称做随机的起点。

(4)在抽样框中,自A 开始,每隔K 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所抽取个体的编号分别为A , A+K, A+2K, …,A+(n-1)K 。

(5)将这n 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6. 流程图方法

【答案】流程图方法主要是指以历史和现时发展过程为标准,对定性资料所进行的描述。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很好地展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7. 雪球抽样

【答案】雪球抽样是一种极特殊的抽样方法。当无法了解总体的情况时,或者说总体中的元素无法接近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人手,对他们进行调查,向他们询问还知道哪些符合条件的人; 再去找那些人并询问他们知道哪些符合条件的人。

例如,“城市中的高收入人群”,这个群体的成员很难接触,可以先拿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成员下手,再经过他去识别、发现其他高收入的人。如同滚雪球一样,可以找到越来越多具有相同性质的群体成员。如果总体不大,有时用不了几次就会接近饱和状况,即后访问的人再介绍的都是己经访问过的人。

8. 研究命题

【答案】研究问题即研究命题,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些相似,又有所不

,的确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这是它同。社会研究中的许多“问题”

们有些相近的原因; 但社会研究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史为集中,也更为明确,这是它们之间有所小同的地方。

二、思考与实践

9. 何谓文献回顾,它对于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具有哪些作用?

【答案】(1)所谓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

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2)文献回顾是社会研究过程中前期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文献回顾对于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所具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己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我们将会比较全面地了解本领域中的研究状况,特别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这种了解对于帮助我们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将我们自己的研究放到现有研究的背景中去,便于我们确立自己的研究在该领域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增加人们的认识、对学科理论的发展,或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意义和贡献。

②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前的研究者在探索该问题领域时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研究策略,以及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这些角度、策略和方法代表了以前的研究者所尝试过的探索道路。无论其成功与否,都为我们在自己的研究中进行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的具体框架。文献回顾的结果,既可以使我们在一种与先前研究稍微不同的框架中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去探讨这一问题的一些新的方面。此外,文献回顾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和利用现有研究中对某些关键变量的操作化方法和测量指标。

③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文献回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它在客观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该研究领域有关的背景资料。这种背景资料既是研究者在选择研究问题时的参考框架,它同时也是研究者在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进行解释时所依据的一种参考框架。任何一项社会研究都可能会产生一些研究者未曾预料的结果,或者是与研究者所期望的结果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而要正确地理解这些结果,合理地解释这些结果,都离不开文献回顾所给予我们的这种背景资料。

10.什么是假设? 它有哪些来源和陈述方式?

【答案】(1)定义: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2)来源:

①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例如:由“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这一公理,可提出“人的犯罪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这一假设。

②假设也可由经验观察得到; 例如,当观察到许多科学家或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时,就可能提出“智力越高越不幸”的假设。提出假设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来证明它的真伪。

(3)陈述方式:

,即Y 是x 的函数,它是说明若x 发生变化,则Y 也①函数式陈述,其基本形式是:Y=f(x )

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这种方式在自然科学中很常见。

②条件式陈述,即“如果x ,则Y ”这里,x 称为先决条件,Y 称为后果,这种方式常常说明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有时也只表示相关关系。

③差异式陈述,其基本形式是“A 组与B 组在变量x 上无(或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