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阐释模式
【答案】阐释模式所关心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
2. 邮寄填答法
【答案】邮寄填答法的一般做法是:研究者把印制好的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答后再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者。在寄给被调查者问卷时,一般应该同时附上已写好回邮地址和收信人(或收信单位)、且贴好足够邮资的信封,以便于被调查者将填答好的问卷顺利寄回。
邮寄填答法的优点如下:
(1)可以省掉访问员的报酬和旅费(这意味着同样多的经费可以甩来调查更多的对象);
(2)不受空问距离和障碍的限制,几乎没有它调查不到的地方。
(3)特别地省时、省力、省钱。可以说,邮寄填答法是调查研究中最方便、最便宜、代价最小的资料收集方法。
邮寄填答法的缺点如下:
(1)它需要有调查对象的地址甚至姓名。然而,对于许多调查研究来说,并不存在一份现成的和完整的总体成员的名单,因此,邮寄调查的样本往往无法抽取,问卷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寄。
(2)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3. 实地实验
【答案】实地实验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实地实验的主要优点是研究者可以在真实的社会生活背景中观察到人们自然的反应。实地实验的主要缺点是研究者常常难以对众多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实验背景、实验条件进行控制,难以孤立出自变量的独立影响。
4. 简化论
【答案】简化论又称作简约论,它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从形式上看,简化论的错误正好与区群谬误相反。
在研究者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做出的是有关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时,或者说在研究者所拥有的是微观的有关个人如何行为的资料,但是他所做出的却是有关宏观层次的单位如何运作的结论时,这种错误最容易发生。
5. 实证主义方法论
【答案】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6. 构造效度
【答案】构造效度又称结构效度。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结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
7. 前测与后测
【答案】在一项实验设计中,通常需要对因变量(或结果变量)进行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第一次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前,称为前测; 第二次则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后,称为后测。研究者通过比较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来衡量因变量在被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实验刺激(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8. 因变量
【答案】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并用y 来表示。在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是受实验刺激影响而变动的变量; 在调查研究中,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量。
二、思考与实践
9. 描述性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列举两例常见的描述性研究的例子。
【答案】(1)描述性研究关注的焦点
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同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它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
(2)举例
比如,当研究者需要了解那些在规模、结构和社会地位上不同的家庭如何使用他们的收入,那些在年龄上大小不同的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有何反应,那些在受教育程度上高低不同的人们在社会流动方面的经历有何不同等等问题时,他往往要进行这种以描述为主要目的的研究。
10.什么是测量? 有哪些层次? 每个层次的数学特征是什么?
【答案】(1)定义:所谓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体地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2)测量主要有四个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3)数学特征:
①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它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②定序测量的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 )或者( )
个层次;
③定距测量的数学特征是可以进行加减运算,0没有实际意义;
④定比测量的数学特征是可以进行乘除运算,有绝对零点。
1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在实地研究中,哪种观察更为常见?
【答案】(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之间的差别。
①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不是从对研究主题的先验印象和一整套测量工具开始,而是经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研究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②局外观察又称为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在观察他们。
(2)在实地研究中,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都比较常见,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研究。
12.简述文献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1)文献研究的优点
①无反应性。文献研究不会打扰研究对象,也不会对这些研究对象发生影响。由于各种形式的文献研究都不需要直接同人打交道,而只是利用和分析那些业己存在的文字材料、数据资料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材料。因此文献研究在保障资料客观性方面有其他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
②费用低,省钱省时。一个社会研究者总可以在没有足够的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情况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因为它既不需要大批的调查员,也不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仪器,研究者独自一人就可以进行,只要相应的文献资料可以查阅和收集到。
③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我们在研究某一历史时期中的人们或事件,要采用其他的社会研究力一法,比如调查、实验、参与观察等,显然都不可能。而文献研究却可以帮我们达到这一目的,只要我们能找到足够的与这些人们或事件有关的文献材料。
④适于作纵贯分析。由于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所研究的都是现时的情景,因而往往难以用来进行纵贯研究或趋势研究。文献研究在这方面则有着它特别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或多或少总会以各种不同的文献形式记录和描述下来。
⑤保险系数相对比较大。假如研究者进行一项调查,或进行一项实验时,由于设计不周密或准备不充分,导致结果不理想。那么,如果他重做一遍,则要花费双倍的时间和经费。而如果一项实地研究做坏了,要重做一遍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你所研究的事件和环境已经改变,或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