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 )来估计。
A. 标准分数
B. 原始分数
C. 平均数和标准差
D. 相关系数
【答案】D
【解析】在实际测量中,由于真分数无法直接测得,故真分数的方差无法得到。信度值一般用其他方法来估计,如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相关系数来估计。相关越高,其信度越高,测量结果就越可靠。
2. 用再测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 )。
A. 不变
B. 小
C. 低
D. 大
【答案】D
【解析】两次测验间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越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
3. 分半信度通常是在测验实施后将测验按奇、偶数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被试者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 )内容取样的一致程度。
A. 原测验
B. 所有条目之间
C. 题目与分测验之间
D. 两半测验
【答案】D
【解析】分半信度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分半信度可以和等值性系数一样解释,即可以把对等的两半测验看成是在最短时距内施测的两个平行测验。此外,由于分半信度描述的是两半题目间的一致性,所以它有时也被称作
内部一致性系数。
4. 鲁利亚-内布拉斯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共有( )个分量表。
A.8
B.9
C.10
D.11
【答案】D
【解析】鲁利亚一内布拉斯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由11个分量表,共269个项目组成。每个量表都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神经功能,按照鲁利亚的三个原则设计的。
5. 在测量的概化理论中,G 系数一般是指( )。
A. 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相对
B. 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它加上相对误差方差之比
C. 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总效
D. 相对误差方差与总效应方差之比差之比
【答案】B
【解析】概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处在一定的情景关系中,应该从测验的情景关系中具体考察测量工作,该理论用“全域分数”代替“真分数”,用“概括化系数(G 系数)”代替信度。G 系数是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测量目标效应方差加相对误差方差之和的比,是对常模参照性测验分数稳定性程度的度量。
6. 在概化理论中,与经典测量理论中真分数的概念最接近的是( )。
A. 全域分数
B. 概化系数
C. 可靠性指数
D. 信噪比
【答案】A
【解析】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初,克伦巴赫(Cronbach )等人提出了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简称GT 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处在一定的情境关系之中,应该从测量的情境关系中具体地考察测量工作。该理论提出了多种真分数与多种不同的信度系数的观念,并设计了一套方法去系统辩明与实验性研究多种误差方差的来源。并用“全域分数”
G 系数”,(Universe Score)代替“真分数”(True Score)用“概括化系数,(Generalizability Coefficent)
代替了“信度”(Reliabilty )。
7. 当原始分数不是正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正态化。这一转换过程是( ) 。
A. 线性的
B. 非线性的
C. 直接的
D. 间接的
【答案】B
【解析】当原始分数是正态分布时,在Z 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线形变换,导出多种标准分数形式。当原始分数不是正态分布时,为了使来自不同分布的分数进行比较,可将非正态分布的分数强制性地转换成正态分布,这是非线性转换。
8. 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 ),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
A. 中等
B. —般
C. 高
D. 低
【答案】C
【解析】难度与区分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者的区分度比较高,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低等难度的项目对低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
9. 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 ) ,标准差为( ) 。( )
A.12;5
B.11;4
C.10;3
D.9;2
【答案】C
【解析】标准二十分=l0+3Z,因此,标准二十分的平均数是10, 标准差是3。
10.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理论包括( )。
A.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B.G 因素和S 因素
C. 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
D. 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答案】B
【解析】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于1904年提出的智力结构二因素,认为人类智力包含G 因素(一般因素)和S 因素(特殊因素)。
二、名词解释
11.能力倾向测验
【答案】能力倾向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予以训练后,很容易使个人获得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