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答案】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哪些形式?
【答案】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合作医疗制度
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现正在走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统筹医疗制度
中国为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恶性发展,提高农民防治大病的能力,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农民防治大病统筹医疗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创建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①工商社会统筹医疗,凡户口在本村、乡的务农、务工、个体工商户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共同参加。
②乡镇企业职工统筹医疗,资金在全村或乡镇各企业统筹,由村或乡(镇)管理,按不同标准筹资和补偿。
③农民工统筹医疗,全乡(镇)务农和务工的农村居民共同参加,按不同标准筹资和补偿,以工补农。
(3)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是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偿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人接受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医疗保险包括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其中前者是作为基本保障,后者是作为一种补充。有农民医疗保险、农民住院保险、疾病医疗统筹住院保险等类别》
(4)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
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面推广于20世纪90年代。儿童计划免疫保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单项健康保险制度,同时又是一种推动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补偿和管理制度。
(5)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
妇幼(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是中国农村妇幼保健服务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双重性质的管理制度。现阶段,抓好产时保健,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3. 如何理解农民的“经济理性”和“生存理性”?
【答案】“理性”是指人类选择与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其中包括目的的选择和确认,调整达到目的的手段以及建立相应的价值体系等。
(1)经济理性
施坚雅认为“基层市场”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农民在集市点的选择以及集市的安排等方面都有着充分的理性思考。而且,由于农民已介入到市场体系之中,他们的行为也就必然受市场规律的引导,必须为获利而思考和选择。
(2)生存理性
农民的“生存理性”是指生产活动不受利润原则制约,劳力和资源配置也不是从最大经济效益原则出发,而受制于伦理、道德与习俗等传统力量。生存理性主要表现在“前资本主义的农民秩序”中。
4. 什么是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可以采取什么对策?
【答案】(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遵循自身发展规律,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其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实现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可以采取的对策
①调整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②区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
③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发展;
④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 怎样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其目标与要求?
【答案】(1)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2)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①“生产发展”是指新农村建设在产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
②“生活宽裕”是指农民生活水平要有实质性提高。
③“乡风文明”是指乡村民俗要倡导新风尚》
④“村容整洁”是指乡村面貌要有新提高。
⑤“管理民主”是指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
6. 试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略全面实施的意义。
【答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略全面实施的意义有:
(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以工业化为主线启动其经济发展的,但是快速的工业化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该观点强调结构调整、粮食政策、粮食保障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宏观领域问题,主张工业要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辅助,工业反哺农业。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认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持续下降,政府应该逐步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有选择地发展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农产品生产。
(2)国外学者在工业化初期主张重工轻农,把工业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认为工业化既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发展中国家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主要途径,把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看做是消极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他们重新定位了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强调工业与农业的平衡发展。在工业化后期,他们再次强调农业发展并主张工业反哺农业。
(3)国外城乡关系相关理论认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必然的,但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工农业平衡发展乃至工业反哺农业也是必然的。
7.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是经济学者和社会学者首次联盟,为了弄清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而合作战斗,为革命的理论建设培育了一批骨干和后备队伍。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是农村社会学发展的首要问题,如果对自己研究对象的性质不清楚或模棱两可,也就失去了方向,将一事无成。
8. 什么是农村教育?
【答案】农村教育是指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和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地区举办的、以农村人口为对象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旨在最终消除二元结构的各级各类教育形式的总称。农村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1)农村教育具有过渡性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一方面,传统社会教育不能适应农村社会转型,必须重建教育体制;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处于社会转型期,其对教育的需求与现代城市教育存在差异。
(2)农村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农村教育以农村人口为对象,不是面对全民的教育。
(3)农村教育目的具有特殊性。农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村教育和现代城市教育的融合,促使农村教育消失。
9. 减轻农民负担有过哪些重要举措?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体会和启示。
【答案】国家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不断努力,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从中我也获得了一些体会和启示。具体如下:
(1)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举措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