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怎样才能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
【答案】写得生动是指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富有感染力。想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就必须:
(1)在某些方面“生动”与“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具体包括:
①在绝大多数新闻事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或者说,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写新闻报道时若是抓住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便生动,便“活”。反之,若是舍去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就容易死板、千瘪。
②新闻报道对于传播对象,即广泛的不特定的读者群来说,最容易让他们认同的莫过于对人的关心和对人类生活状态的关心。因此,新闻报道里有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行为、表情,尤其是有对他们的感情与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3)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消息还是通讯写作,都要注意谋篇布局,注意新闻事件的戏剧性和冲突性。生活中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记者善于抓住矛盾,又善于运用文章的结构把其戏剧性或者冲突性体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报道则波澜起伏。而由折起伏本身就是一种生动。
2. 简述人物专访写作的叙事类型。
【答案】人物专访由人物访问记发展而来,是就某个人物或某个问题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具有三个“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常常还包括特定的场合,内容集中、单一。写作上,它把人物访问记、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三者融为一体,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个要素,突出“专”、“访”两字,自由灵活地表达访间的内容。人物专访的叙述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型:
(1)问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①其优势是,能最大限度地再现访谈内容,其实录性、可信性与可读性强。“问答整理”的叙述方式,适合重要人物的专访写作。
②其劣势是,其篇幅一般比较长,在报纸上发表要占相当的版面,它更适合于发表在杂志上。
如果问答不精彩,会大大削弱感染力。此外,如果仅仅是一问一答,缺乏有关人物、事件或者问题的背景介绍以及必要的现场描写,也可能影响可读性。因此,在运用“问答整理”叙述方式的同时,一般都加上“导读”。“导读”有的是被访者的履历,有的是采访者的札记。
(2)散文处理式
散文式处理又称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①其优点是,报道精练、明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答整理式的篇幅过长问题。同时,通过灵活的文体处理,它把问答整理式一般不可缺少的导读,穿插于专访中间,也使得报道显得丰富饱满、多姿多彩。这种方式给记者留下较大的新闻写作的创新空间。“散文处理”的叙述方式,主要适合写各种类型的人物专访和一些事件专访,尤其适合篇幅比较短的报道。
②其缺陷在于,访谈的过程与内容展现得不完整,不容易让读者看出一种整体的问答思路。而且经过作者主观性较强的裁剪,加工痕迹较重,可能削弱访谈的实录性。
(3)口述实录
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很简单,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即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
①其优点在于,它使得被访问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一种直接交流,因而这种专访令人读起来更亲切、可信。“口述实录”的叙述方式,适合作一些现身说法的专访,例如个人经历、人生感怀、喜怒哀乐,也容易谈及思想心理、心灵深处的问题。
②这种叙述方式与问答整理式有一个共同的劣势:一般篇幅都比较长,而且如果被访者的谈话不生动,文章可能空洞苍白,削弱其可读性。
3. 选择同一题材的消息与通讯加以比较,试谈通讯的强势所在。
【答案】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下面就两篇报道的比较,谈谈通讯的强势所在:
材料一:
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人民网网友纷纷献花留言表达对8名海地地震牺牲民警的敬意与哀悼。
“中国维和警察的英烈们,你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你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你们无愧头上的国徽,你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中华民族的历史将有你们光辉的一页,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家人,祖国会照顾他们的。安息吧,英烈们! 一路走好! ”
“你们走了,就那样无声无息。为了维和事业,你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们是我们的骄傲,你们是我们的自豪。你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警察的光辉形象。英雄,一路走好! ”
“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为了祖国重托,为了世界和平,远离亲人,远离祖国。一腔热
血,书写忠诚的永恒。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天崩地裂中,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热爱世界人民的美好心愿,写在2010新年开始地球村的天空! ”
“浩气留国外谱世界和谐,忠骨归故里愿祖国平安。历史瞬间铸就永恒,死难同胞精神永存! ” “惊悉我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人员在地震中有8名同志不幸牺牲,内心万分悲痛,在此向烈士们表示沉痛哀悼,同时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最衷心的问候! 希望你们要节哀顺变,坚强振作起来,我们都是你们的亲人,人民烈士永垂不朽! ”
“是什么让你们走的这么匆忙,我们的英雄。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本性,是全体华人向往和平的担当。英雄们,安息吧! 作为大国,我们应该培养国民的世界责任感,颂扬国际主义大爱。”
(文章来源:人民网)
材料二:
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和《军人优抚优待条例》的有关规定,民政部、公安部政治部分别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等8位同志为烈士,并按规定予以抚恤。
公安部表示,维和公安民警是代表国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广大维和公安民警始终牢记使命,烙尽职守,很好地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网)
通讯的强势分析:
通过对以上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消息而言,通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强势: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相对于《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这篇消息,通讯《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更详细、深入、完整,这是通讯文体的突出特色。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
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始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把人们熟悉的生活和不熟悉的新闻现场推到读者眼前,使读者去在认知中形成自己的体验,比消息更多地触动读者的感官。
《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只列举8位维和警察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壮举,报道简单,远不及通讯《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形象感人。
(3)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通讯有些类似于散文体,在表现形式上给予作者很大的创作舞台,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都可以容纳在通讯这种文体中,相当自由洒脱。《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直抒胸臆,是情感的真情流露。
(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