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当代新闻事业的五项基本职能。

【答案】新闻事业的职能,是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生活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亦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新闻事业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迅速、真实、广泛地反映客观世界,又时刻作用和影响客观世界。当代新闻事业的基本职能主要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

(1)报道新闻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需要不断地获得新的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决定今后的行动。新闻事业的出现,使社会性的大规模信息传播成为可能,报道新闻理所当然地成为它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和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报道新闻既是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这是由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手段所决定的。

(2)引导舆论

在现代社会,新闻事业对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协调行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往往起着引领作用。在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论中有效地把握报道的数量和频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功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一旦形成,必然会作用于人的情绪和心理,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它虽然不具有硬控制的强制作用,但它能与社会的政治力量、法律力量配合,共同发挥调节社会、规范人们行动的作用。新闻事业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在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具有其他渠道和方式不可替代的最直接、最突出、最有效的作用。

(3)传播知识

传播文化科学知识,普及社会教育,是新闻事业又一重要的社会功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视听媒介的突破性进展,使新闻事业成为最富潜力的、影响最广泛的社会教育者。新闻事业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许多优势,它的传播范围广、层次多、知识新、选择性强、形式灵活,可以拓宽人们的知识视,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解决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4)提供娱乐

提供文化娱乐,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新闻事业另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尤其是电子传播媒介以其先进的传播手段,巨大的传播优势,多方面满足了人们的文化娱乐需要。新闻

媒介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主要占有者,这己是不争的事实。新闻事业提供娱乐,不仅是为了满足受众消遣,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传播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具有娱乐、审美、认识、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给人以感染、熏陶和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5)刊播广告

在现代社会,新闻事业通过刊播广告、传播经济信息、参与经济活动,为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服务。这也是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没有新闻媒介便没有现代广告事业。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广告的传播方式由最初的口头叫卖、幌子、招贴、路牌、实物等,逐步进化到现代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方式。广告依托新闻媒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也给新闻媒介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支持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2. 请谈谈你对新闻写作“一事一报”的理解?

【答案】(1)定义

“一事一报”,是指一篇新闻稿报道一件事,又称单一事实新闻,具有偶发性、单一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它是最原始的客观报道方法,采用单篇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其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语言简洁明了,篇幅较小。

动态消息报道最常采用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因动态消息要求报道的重点限定在事发当时的这个时段,其内容比较单一。动态消息一事一报,既可突出新闻事实与信息的精要,又可使消息做到篇幅短小、运转灵活,从而保证新闻时效。

(2)适用范围

“一事一报”也常见于以下新闻:

①纯新闻。纯新闻以一事一报为基本原则,重点在于交代何事,即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发生经过和结果,其他新闻要素则可一笔带过。

②解释性新闻。一些解释性报道可报道单一事实新闻,重点在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 ③调查性报道。既可用连续报道法,也可以对单一事实一事一报,意在揭示“隐瞒的客观事实”,以深入揭露问题为己任。

④特写。特写也可以事实的客观性为报道的根本,一事一报,集中报道一件事、一种情况或是一个侧面。

(3)评价

“一事一报”的优点在于可以突出新闻重点,使新闻报道新鲜、快速、简短,提高新闻时效性。但相对于其他写作方式而言,“一事一报”的方式可能存在内容单一、片面,缺乏联系的视角等缺点。

3. 通讯选材需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通讯要具备说服力和吸引力,所用的材料必须充实丰满。为满足读者的特殊要求,如详细、生动等,通讯对选材的要求比较高,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要围绕主题选材,选材忌重复这三方面,(1)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由于人们更容易接受“暗示”出来的道理,记者要通过新闻事实表态、发言,被传播的这类事实就必须典型,既普遍存在而又富有个性,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

选材的典型性含义:

①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

②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2)要围绕主题选材

围绕着主题,选择能够表现主题的事实材料,是记者用新闻价值标准过滤事实材料的结果。选择的每一个典型事例,都是想让读者顺着这一个个事实达到记者对事实本来面目的认识,要适应读者阅读时的思维习惯。

(3)选材忌重复

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

4. 采写一篇问答整理式的“记言”专访。

【答案】示例如下: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

“这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时代”

当独立电影人发觉自己寄身于体制之内已经无法进行个人表述,由着真实被蒙蔽的时候,独立电影,便成了唯一的选择。然而当曲高和寡,票房惨淡的时候,商业片便成了救世稻草。所谓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为了这两块肉搞得自己不伦不类的角色比比皆是。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的想法,固然是不明智的,但是像王晶那样一点都不嫌弃铜臭味儿,为了商业而商业的做法,也并不是智者所为。所以多年过去,张艺谋聪明地坚持追求着他的“两天腿走路”的理想,甚至大声疾呼在今天这个“两条腿走路的时代’,,艺术片、商业片两手都抓,两手都要硬。从影片质量来评判,就张艺谋而言,从艺术到商业,即使被称为堕落,也并不可耻。

诚如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所说:中国电影不能再孤芳自赏,自我陶醉了。时代缔造英雄,而英雄需要的是:知己。

记者:您希望票房在贺岁片里拿第一吗?

张艺谋:不知道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最早触及票房的是《英雄》,那时对票房还很淡漠,大量集中在过去的观念中,从《英雄》开始,我们突然触及到了一个所谓的商品经济的时代,那个数字给了好多人一个刺激。从那时谈这个事件可以从这个方向去进军,都有这个可能性了。电影票房我很希望十年之内中国电影单产达到2亿美元,15亿人民币,真到这一步,我们就是全世界第三大市场了,那时候全世界都得为我们倾斜,包括文化。如果用电影讲文化,一定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定依附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到那时我们成为三大电影市场,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全世界做电影的人都得照顾我们,都要想着你的口味,那时你就有你的空间了,包括输出你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