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52土地资源管理之土地管理学总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RS"
【答案】英文RemoteSensing 的缩写,指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2. 土地评价
【答案】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土地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 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因素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3. 滩涂
【答案】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4.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5. 地租
【答案】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地租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②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可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
③按西方经济学理论可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及经济地租。
6. 土地与土壤
【答案】土地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土壤是指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但是,它不能等同十土地而代替土地。
二、简述题
7. 简述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和原则。
【答案】(1)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学包括为完成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等项内容。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土地资源管理必须具备特定的基础条件。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条件具体包括土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方面的资料,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土地资源管理学的体系
①全国土地资源按行政区划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划分成不同层次的地域范围。这些地域范围也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机构的管辖范围,从而形成全国、省、市、县、乡级土地资源管理,以及跨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②按用地类型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分为农业用地、工矿用地、水利用地. 、城镇居民点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特种用地和后备土地等用地管理系统,其中农业用地再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和水面等用地管理。
③按管理深度可分为数量管理、质量管理和生态管理三大体系。
(2)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原则
①从法律角度,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可归纳如下:
第一,土地资源管理实行法律管制与经济引导的统一原则。
第二,国家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与制止滥占滥用土地。
第三,应用地籍簿资料在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
第四,全国统一管理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
第五,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机构与各土地利用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第六,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的统一性。
②从经济角度,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可归纳如下:
第一,土地资源管理应采取政治、经济、生态和技术上的综合措施。
第二,整体研究土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和布局的地区特点。
第四,全面考虑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不同的功能作用。
第五,优先保证农业土地利用。
8. 假设甲、乙两人的收入/效用曲线完全相同,甲的收入为10000元,而乙的收入为1000元,请问功利主义是否赞成在他们两个人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 为什么?
【答案】(1)功利主义,也称为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要哲学家有约翰. 斯图尔特. 米尔、杰瑞米. 边沁等。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 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边沁和米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2)功利主义在经济学上的一个表现就是边际效益分析,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少。整个社会的幸福感最强的时候就是达到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该状态下无法进行收入再分配。据此分析题目可知,从甲的收入中减少一部分给乙,所带来的甲的幸福感的减少量小于乙的幸福感的增加量,因此可知功利主义者赞成在他们两人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
9. 简述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有:
(1)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按土地利用方式分年度和地区进行统计核算。2002年1月1日起试行的土地分类体系为一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个,二级类15个,三级类71个,据以分类统计核算。
土地价值的增加是指国家、企业、个人开展以改善土地资源为宗旨的绿色管理、绿色生产运动而带来的绿色收入,代表国民财富的净增加值。土地价值的减少是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土地资源总量的耗减,以及原有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净减少和未来生产潜力的降低。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核算。
(2)数量核算和质量核算;
土地数量的核算是指对于土地资源的面积等各类数据的计算与核实。
土地资源因利用类型不同而不同的质量,如农弛质量往往与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地形地段有关; 市地质量财与位置、地基、交通、建筑风格、住宅区优势等因素有关。土地资源质量核算应与土地分等定级系统相结合。一般将土地资源质量借助于质量分,如最高分为100分,其他以此为参照系评定相对质量分。
(3)个量核算和总量核算,即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
就是对各种不同土地资源(例如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等分类土地)的核算以及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