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发展权

【答案】土地发展权是土地变更为不同使用性质的权利,是一种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财产权。它既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合为一体,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拥有者支配,也可以单独支配,它是土地处分权中最重要的权利。

土地发展权包括:农地变更为非农用地的发展权或称之为农地发展权; 未利用土地变更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发展权; 在农地使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投入的发展权; 在建设用地上进行建设的发展权。

2.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3.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由土地利用和结构两种要素综合而成的整体,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一问题而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一个系统。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4. 土地征用

【答案】土地征用,就是指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征用是一种合法地强制性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须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征用体现出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与变换,必要的“征用补偿”是保障征用行为的关键。

5.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二、简述题

6. 如何监督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1)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的监督

①上级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下级政府是否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出让土地,如采用欺骗手段进行批准的,应按《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②上级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被出让的土地所有权是否明确,对于未办理征用手续的集体所有土地,不得进行出让。

③上级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与物价部门联合对出让土地的价格进行监督,防止价格过低而影响国家利益或哄抬地价而影响出让的正常进行。

④上级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与规划部门联合进行监督,对违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坚决纠正。

⑤上级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受让单位是否具有土地经营权及是否经注册的合法单位,否则应督促办理经营资格或竞投资格,或取消土地经营权或竞投权。

(2)土地使用权出让后的监督

①对受让人是否按合同要求进行开发、利用、经营土地进行监督,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警告、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处罚。

②监督检查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登记手续,领取土地使用证,否则该土地使用权不受法律保护。

③检查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是否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按规定交纳的,要处以罚款。④土地使用权出让期满未获准续期又不办理手续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及地面建筑设施等

⑤土地使用权受让人不按合同要求开发后转让的,按倒卖土地进行查处。

7. 简述土地统计分析方法和作用。

【答案】常用土地统计分析方法有以下五种:

(1)平均分析法

平均分析就是在同质总体内,通过计算平均指标的办法,将各个个体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是平均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平均指标并不代表某一用地单位的具体水平,而是用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进行平均分析的前提是被研究对象必须是同质的,即总体所包括的各单位在性质上必须是同类的。总体单位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平均指标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又分为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两种。调和平均数是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又称为倒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有简单

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两平中。

几何平均数是总体单位标志值的采积,以总体单位的个数为次数,开方求得,也有加权与不加权之分。

(2)对比分析法

要分析土地利用状况之间的消长比例关系,必须应用对比分析法。在对比分析中,一般要先计算各种相对指标,后进行对比分析。

所谓相对指标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两两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比率,用来表明其中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如相对水平、普遍程度、比例关系、发展速度等。相对数的表现形式可分别采用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相对数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对比分析中应当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如内容、范围、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等是否可比。

(3)动态分析法

对土地利用的数量关系,可从它的历史方面研究其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其固有的规律并预见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就是动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包括以下三项内容:动态数列的编制、对动态数列的分析和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动态数列可以用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来编制,相应地产生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

应用动态分析法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变动趋势等。常用动态分析指标有: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发展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前两种用于发展水平的分析,后几种用于发展速度的分析。

①发展水平分析

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的指标数值,用以反映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规模水平。平均发展水平是对不同时期(时点)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所得到的平均数。它又称作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②发展速度分析

发展速度。动态数列中两个时期发展水平的数值之比,用以说明报告期水平己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以基期水平为l )或百分之几(以基期水平为100)。

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以说明某一个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