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3综合考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形成竞争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竞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形成竞争需具备以下条件:
(1)它必须是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
(2)这个被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即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夺取到了目标就意味着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失去丁得到的机会。对于数量很多、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的日标的追求,不能形成竞争。
(3)竞争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目标物,而不在于反对其他竞争者。竞争虽然也是人与人间的一种相互排斥或相互反对的关系,但它是一种间接的反对关系,而不是直接的反对关系。虽然竞争双方中一方的胜利就标志着另一方的失败,但对方的失败不是直接目的而只是间接目的。
2. 简述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
【答案】(1)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帕雷托(V .Pareto )是最旱对精英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的学者。他认为精英这一概念与道德或名誉无关,它只是指在一定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他把精英分为两种:在政府中直接或间接发挥相当作用的人所组成的统治者精英和由其他人组成的非统治精英。
(2)他认为,只有在具有理想的社会流动和完美的开放社会中,精英的地位才能与卓越的才智相联。而社会现实是遗产继承、家庭关系等阻碍着人们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自由流动,因此,精英称号与非凡才智相背离。为此,他宣扬最大限度地社会流动和职业开放。
(3)帕雷托认为,精英称号与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是精英衰败的表征,这种不平衡的潜在原因是低级阶层中优秀分子的聚集和高等阶层中劣等分子的聚集,而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流动不畅和精英循环受阻。他认为,由于社会的变化和精英能力的丧失,精英地位与能力已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精英循环:非上流阶层的某些人转变为精英人物而替代老精英。如果统治精英或非统治精英拒绝来自公众的更具才华的成分的输入,就发生精英循环受阻,而其结果是:或者社会秩序衰败、国家和社会失衡,并导致社会堕落; 或者造成新的精英用暴力推翻过时的、无能的统治者精英。
3. 怎样理解文化的构成?
【答案】文化的构成可以从文化要素和文化分层两个角度来理解:
(1)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
①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象征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象征符号要素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基础,人类的所有社会行为均依赖于象征符号的使用。
②价值观
价值观是以理念的形式出现的文化要素,是指社会成员对人或事物的价值的判断,即对于人或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价值观对社会成员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动选择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文化价值观与社会成员的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学理论中对于这一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价值观决定行动者的态度和行动,代表人物帕森斯; 另一种是人们的行动创造和建构了价值观,代表人物萨姆纳。
上述两种观点是从两个极端来解释价值观与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的,它们把价值观和社会行动视为两种相对静止的事物,因而不可避免地将两者置于二元对立状态。将两种观点综合起来,对价值观和行动之间关系的认识可能会更加全面。
③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在既定社会背景下指导、制约人们行动的标准或准则。社会规范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a. 正式规范,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出现的,违反了会受到惩罚。
正式规范主要包括:规章规则,是社会团体和组织中的基本行为规范,通常是正式的、明文规定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约束力最强的正式行为规范,不仅具有引导和制约社会行为的作用,而且对不良社会行为具有威慑作用。
b. 非正式规范,主要有社会习俗、民风、民德、乡规民约等。社会习俗是一种无形的规范系统,其引导性或约束力来自大众的压力; 民风即民间的风尚或社会风尚,属于倡导型规范,即在社会中流行和倡导的行为模式; 民德中还包含禁止型的规范,即对某些行为加以制止; 乡规民约是在特定范围的群体或社会中,人们根据默契达成的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的契约或规定。
④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文化形式,其内容极其广泛。
物质文化与语言、艺术、价值观、规范等非物质文化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引导下创造物质的; 另一力面人类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规范。
(2)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
①文化特质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其特点是,每种特质都可以独自成一个单位,有它的特殊历史和特殊形式,不会与其他特质相混淆。
②文化丛
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
③文化区域
文化区域是指在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中分布的特定的文化现象,文化特质丛是有其空间地理分布的,在不同的区域可以发现集中地、成片地分布着的某些文化特质丛。区域文化的核心意义是用地理区域来区分文化分布。
④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在文化模式的研究中,有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之分。
a. 特殊的文化模式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内容。
b. 普遍的文化模式,指各种文化模式虽各具特点,但是就其基本结构看却有着共同的东西。 威斯勒提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九个方面,即语言、物质性特质(饮食习惯、栖息地、运输交通、服装、工具等)、艺术、神话与科学知识、宗教活动、家庭与社会制度、财产、政府、战争。
4. 简述新自由主义的福利观。
【答案】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对以福利国家为代表的国家福利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主要观点包括:
(1)由于自然秩序的实质、理性规划及实现共同目的的不可行,建立一个综合的福利国家是不可能的; 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建立在对人类实质、社会秩序及福利的错误观念基础之上的; 由于政府的扩张、理想社会的观念、平等主义及缺乏选择性,导致福利国家对自由造成了威胁。
(2)由于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依赖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的难以控制、服务的过度供给或供给不足以及普遍性服务的大量支出,导致了福利国家的低效率。
(3)由于减少了对成功的奖赏和对失败的惩罚,导致福利国家对经济造成了伤害。
(4)由于政府责任不断扩大以至于最终难以承担,并且由于福利国家造就了利益集团,导致福利国家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
(5)最后,福利国家还对社会造成了伤害,一方面表现为它消除了个人责任:没有认识到个人责任、个人责任的消除、无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人们选择权的剥夺、依赖文化的形成以及道德伤害等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消除了社会责仟:损害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仟、使家庭不稳定、破坏了社会的“中间结构”等等。
5.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二元社会结构?
【答案】(1)二元社会结构的含义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