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温州大学人文学院618写作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讨论茅盾对现当代长篇小说体式的贡献。
【答案】当中国在东南沿海一带的社会经济结构逐渐为现代化生产、商业所代替的时候,这巨大而复杂的生活内容,就提供了文学形式相应改变的可能性。茅盾的贡献之一便是适应了30年代生活内容的变化,对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作了新的拓展,向中长篇延伸,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生活和人的心灵深广度的可能性。茅盾对现当代长篇小说体式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1)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
茅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以及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如果把茅盾的作品按其反映的历史时代先后排列起来看,“五四”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内现代中国社会风貌及其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间的冲突,都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反映。
(2)注重表现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对于茅盾的文艺观念来说,人物是小说的中心,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历史客观条件、客观环境造成了人,所以,他总是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又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作为一个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的自觉的长篇小说艺术家,茅盾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世界。对于进入他的艺术视野的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保持着持久的热情与关注,这些人物在他的写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中不断出现,形成了形象系列,各自构成犷某一类型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历史。
(3)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
作为一个自觉的长篇小说艺术家,茅盾对小说结构的极大注意,也是他的显著特点。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作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作品通常规模不大,人物不多,故事情节不太曲折,矛盾冲突也不复杂,大抵有一个中心人物,配上少量陪衬人物,借助一件事或几件事的发展而组成全篇。
(4)注重对社会历史和人物的心理剖析
在小说艺术表现上,茅盾特别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他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人的心理
剖析的统一。在他的艺术创造中,不仅努力挖掘与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内容,而且注意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同时,他又十分注意调动一切心理描写的手段,加以综合地运用,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茅盾的创作实践提高了心理刻画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这一切可以看到革命小说家茅盾不拘一格的阔大风格以及其艺术造诣上的丰富多样。茅盾以其高超的艺术创作成就,对现当代长篇小说体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然而,文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又存在着紧密的承续关系,即古典与现代、新与旧,难以做一刀切的划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真正完成,应当是在“五四”之后,其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报刊,仅1919年就出版400多种。到1920年,连《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最持重的大杂志也都采用白话文,并且教育部也规定低年级国文课本用白话。文学革命促成了言文合一的“国语运动”,又为新文学的语体变革拓展了广阔的天地,并迅速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2)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文学革命的发动者们通过作品翻译来介绍外国文艺思潮,向中国文坛吹来新鲜的现代气息。《新青年》从第一卷开始先后翻译了屠格涅夫、龚古尔、王尔德、契诃夫、易上生等外国作家作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心理分析、意象派、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等都开始有人宣传和信仰; 接受不同思潮影响的作家们的创作倾向也不尽相同,相同的作家们各自聚集成社团,形成了五四时期文学社团层出不穷的局面。如文学研究会对现实人生的推崇、创造社对浪漫主义的学习,还有新月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等。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理论是创作实践的先锋。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自议》提出“文章八事”,初步阐明了白话文的主张; 随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三大主义”,从内容到形式批判旧文学;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的生活。他的《美文》从理论上确立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摆到了与小说、诗歌、戏剧同样的位置。另一些作家也在理论上作出了贡献,如鲁迅、钱玄同、成仿吾等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日的实绩
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并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随后,鲁迅又连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都显示了深切的思想和完整的现代小说特色。鲁迅的小说一出现,艺
术上就很成熟,使得新文学的创作有相当高的起点。除鲁迅外,《新青年》《新潮》《学灯》等报刊上陆续推出一些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总之,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历史上包括近代产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把中国文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 结合作品论述曹禺现代剧作的文化蕴含。
【答案】曹禺对于中国现代话剧的意义,不仅在于他的戏剧创作标志着并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曹禺首先是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出现在中国文学史和话剧史上的,他的作品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诗化现实主义的戏剧美学风格,具有一定的文化蕴含。具体表现在:
(1)曹禺始终以诗人般的热情拥抱现实,追求着诗与戏剧的融合
①在现实人生与人性的开掘及戏剧形式上的创作
从1933-1942年的十年间,他为中国现代话剧奉献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五个堪称经典的杰作; 而且每一部新作,都在现实人生与人性的开掘及戏剧形式上有新的试验与创造。在《雷雨》中,他把对时代的感受、对现实的激情同自然界的雷雨形象交织起来,使雷雨般的激情同雷雨的形象浑然一体,形成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②曹禺执著追求的是一种“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这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与西方戏剧艺术的融合; 是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融合; 这是戏剧与哲学、具体与抽象、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融合; 这是追求“生活幻觉”效果与舞台“假定性”效果的融合; 这是情节剧、佳构剧与心理剧的融合,是戏剧与诗、戏剧与散文、戏剧化的戏剧与生活化的戏剧的融合,是写实与写意、写实与非写实的融合,是喜剧与悲剧的融合。
(2)曹禺剧作的诗化现实主义特点
①总是带着理想的情慷去观察现实、描写现实
作家不仅用严峻而冷酷的笔触无情地暴露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更为可贵的是他还充满诗意地写出了对理想和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当他以一颗诗心去观察、表现现实时,不仅描绘出一种诗意真实,同时也包孕着诗人对现实人生的哲学沉思。
②曹禺作为一个天才的“摄魂者”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曹禺剧作的艺术重心在于倾力塑造典型形象,特别是把探索人的灵魂、刻画人的灵魂放在首位,力求写出人物心灵的诗。尤其是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不论身份地位如何,几乎都有着美好的心灵和道德,都是一首首充满着丰富而复杂内涵的诗,是作家独创性的诗意发现和创造。
③曹禺剧作的贡献还在于他的现实主义民族独创性的特征
一方面他以作家的艺术主体去消化外来的东西,同时又以民族的主体,即以强大的自主的民族灵魂和艺术传统去汲取西方话剧中的优良经验。像《雷雨》之于古希腊戏剧和易上生的《群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