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敏感
【答案】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又称“新闻鼻”、“新闻眼”。
2.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3. 文体类型
【答案】文体类型是指某一种文体按内容进行的功能分类,不同类型的功能具有不同的报道特色与报道价值。专访按照这个原则主要分为人物专访、问题专访、事件专访三种类型。
4. “布坎南式导语”
【答案】“布坎南式导语”是曾作为《迈阿密先驱报》的刑侦记者,埃德娜·布坎南擅长的一种新闻导语写作方式。“布坎南式导语”把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导语相结合,在同一个导语段或导语部分中,先有现场的描述,后有结果的提示,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又称结合式导语。
5. 负面新闻
【答案】负面新闻是指人为加工而成的“消极的新闻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报道的内容是负面的,产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另一种是内容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由于记者认识上或操作的不慎,产生事与愿违的消极影响。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
6.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二、简答题
7. 倒金字塔结构的利与弊。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当时,由于电讯技术不过关,消息传递经常中断,为把新闻中主要内容抢先发出去,记者尝试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这种结构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①这种结构形式完全打破记叙事件的常规,它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②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即先写最重要的新闻事实,然后是稍次要的新闻事实、更次要的新闻事实,最后是最次要的新闻事实。
③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那部分内容。
④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
⑤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第二段往往是第一段的具体化或补充,而第三段又是上一段的进一步补充。这样每多一段,就多知道一些具体内容或细节。但是如果只看导语,也可大体上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倒金字塔结构的利
①它有利于记者快速报道新闻,记者只要对所掌握的新闻材料稍作分析,判断其主、次、轻、重,随后便可以依其重要程度顺序写作,不需要再在谋篇布局上多费心思,就可以很快组成一篇报道。在有众多记者参与竞争的新闻发布会或突发事件中,这种新闻结构形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利用这种结构形式,带手提电脑的记者,可以在新闻发布会的进行过程中就可向新闻单位发出新闻报道。
②这种结构形式便于读者把握重点,可以快速阅读,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和心理,无需从头读到尾。一看导语,就可以把握这类新闻的精华,欲详欲略,尽可自由掌握。
③这种结构形式便于编辑编排版面,可以快编快删,编辑若要对稿件压缩,也可以从消息的末段倒删上去,虽大刀阔斧地砍削,仍不至伤筋动骨,消息仍然是相对完整的。
(3)倒金字塔结构的弊
①作者的创造力受到限制,新闻报道写作结构公式化、千篇一律,过于标准化和缺乏多样性,缺少文采,没有生气,不能体现个性,结语不是铿锵有力而是有气无力。
②比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富有人情味或故事性的新闻就不太适宜。人情味浓、故事性强的新闻往往依赖丰富的新闻情节,需要讲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不是倒金字塔式结构所长。
③由于倒金字塔式结构打破传统的叙事顺序,对写作的要求就更高,写这类消息时要特别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最忌互不联络,支离破碎,成一盘散沙。
④简单地以事实重要程度安排层次,生动性较差,可能影响读者对整条消息的阅读兴趣。
8.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
【答案】17世纪初中期,近代报刊在欧洲普遍出现,出版自由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随之而生。英国人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也是第一次提出新闻自由的口号。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仍是私有制下的自由,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自由,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必然是资产阶级统治下的自由,一切威胁到资产阶级统治、威胁到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自由都会受到严厉的限制。
(2)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本质上是资本或金钱的自由,并且愈演愈烈。
人们所共知,要将法律形式上的普遍自由变成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自由,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自由的物质条件和其他条件。“理论上、法律上的出版自由,到了具体的‘自由市场’上,成了只是少数有钱人一一大资本家、大财团的特权”,而不再是实际的普遍权利,只成道义上的、应该的普遍权利。
(3)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信息霸权和新闻霸权。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以新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新闻自由秩序。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系列问题上对内与对外的双重政策与做法,同样表现在新闻传播领域。无视国际新闻自由的正常秩序、无视他国人民的新闻自由权利的现象,也证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虚伪性的一面依然没有根本的改变。
(4)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评价
①从总体上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的必然反映。西方新闻自由实践在促进信息自由流通、监督政府、协调资产阶级内部矛盾、调和社会冲突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在总体上适应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同时必须指出:对西方国家的普通公民来说,他们在法律上拥有新闻自由的权利,但缺乏实施新闻自由权利的手段和条件。以出版自由来说,在西方各国,创办或收购一家媒体,都动辄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