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不属于费希特的教学原则的是( )。
A. 遵循自然原则
B. 遵循文化原则
C. 直观性
D. 量力性
【答案】D
【解析】费希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德国国民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的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我探索,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等。提出遵循自然原则、遵循文化原则和直观性等教学原则。
2.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
A. 教学跟随发展
B. 教学与发展并行
C. 教学促进发展
D. 教学等同于发展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认识的考查。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塑造着发展、促进着发展。“教学跟随发展”主要体现的是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教学等同于发展”主要体现的则是桑代克等人的观点。
3. 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 )。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重要的教育文件的考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
,在基础教育方面,实行基础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
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1993年发布的“两基,两全,两重”和改变了毕业包分配等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是1999年发布的,重点是扩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2000年发布的。
4. 为俄国政府拟定了一份《俄罗斯大学计划》,并提出国家通过“大学区制”对各级学校进行管理,实施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发展各种技术专门学校的人物是( )。
A. 爱尔维修
B. 狄德罗
C. 拉夏洛泰
D. 斯宾塞
【答案】B
【解析】狄德罗是爱尔维修同时代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他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交由新的国家政府管理,教会人员不得在新学校中担任职务,国家应当推行强迫义务教育。中学和大学应当向一切人开放。1755年,狄德罗为俄国政府拟定了一份《俄罗斯大学计划》提出了国家通过“大学区制”对各级学校进行管理、实施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发展各种技术专门学校等建议。虽然这份反映资产阶级发展要求的计划被认为过于激进而未被采用,但法国大革命中的改革方案、拿破仑的教育改革、19世纪俄国教育改革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狄德罗的思想影响。
5. 以所掌握资料中的参考文献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检索文献的方法是( )
A. 顺查法
B. 逆查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检索文献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顺查法:是按照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是按照由近及远,有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和新课题的研究。引文查找法:是以己经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综合查找法:是综合上述方法以达到检索的目的。
6. 不属于进步主义运动中的教育实验是( )。
A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B.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C. 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
D.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答案】C
【解析】进步主义运动中的教育实验包括:①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②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③沃特的葛雷制; ④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⑤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 ⑥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
7. 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 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
A. 作业分组制
B. 活动分组制
C. 异质分组制
D. 混合能力分组制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不同形式分组教学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分组教学有不同的形式,按照组内成员同质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质小组,即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者学习成绩编班,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编为一组,另一种是将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着重强调异质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学习。而在同质分组中,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后,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分组通常称为活动分组。
8.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 经验主义课程论
B. 学科中心课程论
C. 存在主义课程论
D.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的流派。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经验主义课程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心理学化。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则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看待现代课程问题。
9.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 习得效应
B. 情绪唤起效应
C. 抑制效应
D. 反应促进效应
【答案】C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习得新的行为。这种间接习得的行为既可能促进原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可能抑制原有行为的发生。观察学习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