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术型)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之外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

B.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 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 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对其创立的“小先生制”的熟悉程

,即“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利用上学度。陶行知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

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人,把这些识字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者小学生称为小先生。所以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医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2. 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

A. 道尔顿制

B. 葛雷制

C 昆西制度

D. 文纳特卡制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出现的著名教育实验的考查。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中心词是“公约合约”“实验室”“表格法”; 葛雷制是美国教育家沃特在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推行的一种具有进步主义教育性质的教学制度,也叫做二部制; 昆西制度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先驱”帕克仟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期间推行的一种进步主义教育制度:文纳特卡制则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在伊力诺依州文纳特卡所开展的教育实验。

3. 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

,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

机制是( )。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重组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的考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

,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同化是儿童理由己有图式把新刺定的信息”

激纳入到己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 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 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小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4. 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杨贤汀认为教育是( )

A. 社会的经济基础

B. 劳动力再生产手段

C. 不偏不倚的公正事业

D. 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

【答案】D

【解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教育的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突出特色,是他对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里,一开篇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是以社会的经济阶段为基础的。”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在2010年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5. 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

A. 君臣、父子、兄弟

B. 君臣、父子、夫妇

C. 君臣、父子、朋友

D. 父子、兄弟、夫妇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对于处理君臣、父子、夫妇等伦常关系的思想,在先秦儒家和法家那里就己经存在。而董仲舒则是更明确地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三纲是实现董仲舒理想社会等级秩序的总纲,是他最为欣赏的人伦等级基本公式。“三纲五常”是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另外,“五常”即为仁义礼智信。

6. 确定法国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三原则的法案是

A. 《费舍教育法》

B. 《巴尔福法》

C. 《法卢法案》

D. 《费里法案》

【答案】D

【解析】D 项,普法战争结束后,一些人把战争的失败归因于政府未能充分发挥教育在国家安全与防卫中的职能上,强调“民族精神可以而且必须通过教育来振兴”。费里上任后通过颁布实

,施《费里法案》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A

,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项,英国于1918年颁布《费舍教育法》

“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迈进了一步,使国民教育意味着14岁以前的初等义务教育; R 项,190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巴

,它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尔福教育法》

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C 项,法国《法卢法案》的颁布是为了加强了教会在初等教育领域的势力,并为私人办学创造了方便条件,从而促成初等学校数量上的大发展。

7. “大学者,,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A. 教育独立

B. 教授治校

C 思想自由

D. 文理沟通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考查。教育独立、教授治校、思想自由、文理沟通都是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重要主张,而思想自由是其核心观点。“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另一种表述。这道题告诉我们,要多加注意题目所表达的意思。

8. . 最早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

A. 普鲁士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答案】A

【解析】德意志各国受路德思想的影响,从巩固自己小王朝的统治需要出发,18世纪以后,普鲁士国王胖特烈·威廉一世从1713年起接连发布了多项教育法令,详细规定了政府设校、强迫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办学经费、教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