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专业综合之管理会计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全面预算管理

【答案】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的期间内)与经营、财务、投资等价值流相关的总体计划,是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细化。预算包括业务方面的预算(如收入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等)和财务方面的预算(如资金预算、利润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和资产负债表预算等)。

完整的全面预算通常包括营业预算、财务预算及资本支出预算三个部分。其中,营业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在实务中,全面预算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费用以及现金收支等各个方面进行预测,并在这些预测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一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及其附表等预计财务报表,以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杜邦分析法

【答案】杜邦分析法指的是利用集中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它主要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是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的乘积,从而有助于深入分析和比较企业经营业绩。

3. 作业动因

【答案】作业动因是指各作业被最终产品或服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去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4. 作业中心

【答案】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责任考核中心。

5. 预计资产负债表

【答案】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预算期末各账户的预计余额,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据此了解到企业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企业不良财务状况的出现。

二、简答题

6. 请阐述按成本性态划分后,企业全部成本可分为几类? 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

【答案】(1)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

存关系。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2)企业的全部成本各类别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如下:

①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就空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业务量的变化,无论是渐变还是突变,总是表现在特定的期间内,就固定成本的时间范围限定和空间范围限定而言,空间范围的限定更具有实质意义。

②变动成本是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借助固定成本的分类思想,变动成本也可以分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如按产量计酬的工人薪金、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的销售佣金等。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成本最为典型。

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的变动性,即“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也有其相关范围。也就是说,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这种正比例变动关系(即完全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实现的,超出这一业务量范围,两者之间就可能不存在这种正比例变动关系。

③混合成本是指“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

混合成本根据其发生的具体情况,通常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半变动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通常有个基数部分,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在基数部分以上,则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变化,又呈现出变化成本性态。第二类是半固定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是不变的,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当业务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额时,其发生额会突然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即

,其发生额的数量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跃升为止。第三类是延伸变动一个新的相关范围内)

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在业务量的某一临界点以下表现为固定成本,超过这一临界点则表现为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也有其相关范围,正如上述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和延伸变动成本定义中讲到的,它们的固定性体现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如果突破了这个限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动性。

7.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可采取的标准有哪几种?

【答案】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是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

(2)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通常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到所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固定不变。

8. 最优采购批量决策与零存货管理是否矛盾? 为什么?

【答案】最优采购批量决策与零存货管理并不矛盾。这是因为:

零存货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思想,而非数量模型。我们应学习的是适时制下努力降低存货、提高质量、不断改进的精髓,将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努力寻找最优采购批量,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虽然适时制的创造者和实施者为实现零存货设计了各种措施,但在现实中,实现零存货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的企业中,库存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从理论上讲,存货的存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从现实来看,存货的存在又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一方面人们应该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为最终实现零存货而奋斗;另一方面又应该面对现实,使库存维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上,做到浪费最少而又能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这应是企业存货管理的较高境界。

9. 注册会计师赵达在对ABC 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5组证据:

(1)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

(2)销货发票与产品出库单;

(3)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

(4)购货发票与收料单。

(5)存货监盘记录与存货盘点表。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