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大学125300会计专业课笔试之管理会计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战略管理地图
【答案】战略管理地图既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将平衡计分卡和企业的战略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战略管理地图。它可以帮助企业用连贯、系统和整体的方式来看待企业的战略。通过战略管理地图,有助于企业更加精确地定位客户的价值取向,增进企业内部流程活动能力,增强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能力,并最终达到企业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 因果预测分析法
【答案】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指只要找到与产品销售(因变量)相关的影响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就可以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的销售预测,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但是,在这些因素中,有些因素对产品销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或与产品销售存在某种函数关系,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的销售预测。
3. 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
【答案】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是指所有的不确定性决策都可以转化为风险性决策,不仅风险具有价值,而且风险价值可以计量。
4. 半变动成本
【答案】半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通常有个基数部分,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在基数部分以上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比例变化,又呈现变动成本性态。企业的公用事业费,如电费、水费、电话费等均属于半变动成本。
5. 作业中心
【答案】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责任考核中心。
二、简答题
6. 你对业绩评价要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是怎样看的?
【答案】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是比较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只关注以收益为基础的财务数字,这仅能衡量过去决策的结果,无法评估未来的绩效表现,容易误导企业发展方向。同时,当财务指标为企业绩效评估的唯一指标时,容易使经营者过分注重短期财务结果。在相当程度上,也使经营者变得急功近利,有强烈动机操纵报表上的数
字,而不愿就企业长期战略目标进行资本投资。所以,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综合起来的业绩评价体系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之间、组织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之间寻求了平衡,更能全面有效地评价企业业绩。
7. 进行功能成本决策选择分析对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试举出5条。
【答案】由于企业的产品(或零部件)很多,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都进行功能成本分析,应有所选择。选择的一般原则是:
(1)从产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有效地积累每一产品的成本降低额。
(2)从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结构、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或数量。
(3)从体积大或重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缩小体积、减轻重量。
(4)从投产期长的老产品中选,可以改进产品设计,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工。
(5)从畅销产品中选,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使该产品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6)从原设计问题比较多的产品中选,可以充分挖掘改进设计的潜力。
(7)从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工艺、减少工序。
(8)从成本高的产品中选,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9)从零部件消耗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优化结构。
(10)从废品率高、退货多、用户意见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提高功能成本分析的效率。
8.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可采取的标准有哪几种?
【答案】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是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
(2)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通常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到所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固定不变。
9. 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有哪些具体计量属性,其含义是什么?
【答案】(1)会计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讲,一种计量模式区别于另一种计量模式的标准就是计量属性。
(2)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它们的含义如下:
①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②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③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④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⑤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10.简要说明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处理。
【答案】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根据是否涉及补价分为两种情况:
(1)不涉及补价,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涉及补价,支付补价与收到补价的双方的会计处理不相同。①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②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所放弃对价的一部分,对于收到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的一部分。
11.敏感性分析在企业利润规划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请具体分析。
【答案】敏感性分析,是分析当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目标值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程度如何。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会使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即保本点问题;二是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当企业进行利润规划时,可以从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四个方面控制。因为销售量是与利润同方向变动的,所以销售量的临界值实际上是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最小值。其中,最小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同销售量一样,单价也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