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会计综合(同等学力加试)之管理会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答案】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变动制造费用是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与直接人工工时相乘之积,因此,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2.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答案】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3. 半变动成本
【答案】半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通常有个基数部分,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在基数部分以上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比例变化,又呈现变动成本性态。企业的公用事业费,如电费、水费、电话费等均属于半变动成本。
4. 经济附加值
【答案】经济附加值是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 T )扣除企业全部资本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公式为C 为全部资本的经济价值其中,(包括权益
;RONA 为资产收益率;WACC 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可见,企业可以通资本和债券资本)
过増加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少资本占用或是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来提高EV A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尺度来反映管理行为是否増加了股东财富,以及增加股东财富的数量。
5. 边际成本定价法
【答案】边际成本定价法是指利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利润最大的原理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其中,边际成本是指每増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收入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増加的总收入。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的差额,称为边际利润,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利润。
从数学角度看,边际成本是对总成本函数求一阶导数的结果,表示总成本线任何一点的斜率;边际收入则是对总收入函数求一阶导数的结果,表示总收入线任何一点的斜率。当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斜率相等或接近时,意味着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相等或近似相等,边际利润等于零(连续函数)或接近于零(非连续函数)。此时,如果再増加产品销售量,由于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
将不能再为企业提供新增利润,企业利润总额不会増加反而减少。因此,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利润总额最大。这时的价格和销售量即为最优价格和最优销售量。
二、简答题
6. 试述销售预测的意义。
【答案】销售预测是制定企业经营决策最重要的依据,在搞好销售预测的前提下,才能相互衔接地开展好其他各项经营预测。其意义主要表现为:
(1)销售预测是企业经营预测的起点和基础。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商品的销售密切相关。因此,销售预测是经营预测的起点和基础。无论是产品成本预测、利润预测,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都不可避免地与销售预测的内容和结果紧密相连。只有在搞好销售预测的前提下,才能相互衔接开展好其他各项经营预测。销售预测的正确与否,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其他各项经营预测的质量。在以销定产的方式下,对企业产品销售的预测对于其他预测(产品成本预测、利润预测,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销售预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最重要的依据。搞好销售预测,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而且此项预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销售预测,可以全面掌握产品市场需求的基本动态和产品销售变化的一般规律,以确定生产计划和其他有关计划,合理安排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活动,做到以销定产,产销平衡。因此,销售预测是制定企业经营决策最重要的依据。
7. 简要说明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处理。
【答案】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根据是否涉及补价分为两种情况:
(1)不涉及补价,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涉及补价,支付补价与收到补价的双方的会计处理不相同。①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②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所放弃对价的一部分,对于收到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的一部分。
8.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中,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的制造费用。其特点主要有:
①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公认会计准则认为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应该尽量保证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认为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样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转销时间也就并不十分重要,它是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
②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式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共同构成产品的成本,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
③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构成上是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
(2)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中,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其特点主要有:
①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被认为属于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资产。
②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的销量无关,只与企业是否经营有关,因此不应该将其纳入产品成本,而应在发生
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③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本期间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导致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直接敏感,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
综上所述,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中不难发现,二者的根本区别或者说分歧在于如何看待固定性制造费用,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到底是一种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还是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资产。这一区别也决定了两种不同成本计算方法各自的特点。
9.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的变化对利润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比较利润对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
【答案】(1)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和销售量的变化,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别。有的因素虽然发生了较小的变动,却能导致利润发生很大变化。即利润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很敏感,这些因素也称为敏感因素。通常情况下,我们用敏感系数反映利润对这些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敏感系数等于目标值变动百分比与因素值变动百分比之比。
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