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801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体

【答案】实体是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它是有可区别性且独立存在的某种事物,但它不需要物质上的存在。实体还可以被视为包含子集的集合。在哲学里,这种集合被称为客体。

2. 直觉说

【答案】“直觉说”也称“表现说”,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觉。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3.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此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4. 表演艺术

【答案】表演艺术是指通过人的演奏和演唱以及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的艺术,主要指音乐和舞蹈。美的形式既是意象创造的中介,也是情感对象化的中介,或者说艺术既能创造形象,也能表现情感,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可能偏重于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或重形象的创造,或重情感的表现。

5. 荒诞主义戏剧

【答案】荒诞主义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和形成,而后流行十戏剧舞台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是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底啊在欧洲出现的贝克特、尤内斯库和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定人类存

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是二战后西方一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荒诞主义戏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只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6. 随物赋形

【答案】“随物赋形”是苏轼提出的一条文艺创作及美学的原则。它要求艺术家尊重表现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准确而又自然地表现出对象的形态和特征。其中的“物”指客观对象,包括自然事物与社会生活内容,“形”指作品中所反映的事物的情貌和形态。苏轼的“随物赋形”的创作主张以艺术形象的刻画应合乎自然为最高标准,要求创作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

7. 形式美

【答案】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它的特点是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的形式不能脱离美的内容,而形式美对美的具体内容带有相对独立性; 形式美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朦胧的:形式美和自然的物质属性、规律有着紧密联系。

8. 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人们在从事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人们在观赏自然景色,观看绘画、电影、戏剧,朗诵诗歌,欣赏音乐时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审美态度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这种态度既不同于实用态度,又不同于科学态度。它与实用态度的不同表现在:它并不是致力于为下一步的行动和行为去进行准备,也不关心下一步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更不构成达到这个目的手段,一旦把注意力转移到实用生活目的时,审美态度便不再存在了。

二、简答题

9.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艺术美的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人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

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10.简述悲剧和悲剧精神。

【答案】(1)悲剧主要是指亚里十多德在《诗学》中对于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悲剧精神是指,整个悲剧艺术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和思想六个成分,在这六个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怜悯、恐惧、怨怒、哀伤等否定性情感被观众以精神力量加以疏导、宣泄、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他们转化为一种高尚、纯洁、爱我人类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这就是悲剧精神,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悲剧精神的体现主要有严肃的情调,崇高的境界和英雄的气概。

11.简述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艺术美特点的观点。

【答案】(1)基本观点他们从美学的基本问题,即艺术与现实关系出发,提出了自己对艺术美的见解。

(2)影响和意义批判地吸取他们观点中的合理因素,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美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3)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艺术美的看法

①内容:他从“美是生活”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肯定现实美及其生动丰富性,毫无保留地肯定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②具体观点

a.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

第一,他批驳了唯心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这种观点,即人不能在现实中寻找出真正的美来,于是“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美的观念,要由艺术作品来实现”。

第二,他认为现实生活本身完全能够满足人的美的渴望。

b. 在艺术中创造想象的作用是有限的:他认为想象中的美不如生活中的美,而完成的作品中表现的美,又不如想象中的美。

c. 艺术形式本身带来的局限:例如他认为雕塑、绘画与生活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雕塑、绘画都是死的、不动的等等。

(4)黑格尔对艺术美的看法

①他否认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a. 他不仅否认现实美,也否认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

b. 他认为生活现实本身就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c. 他提出真正的美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也就是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