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做中学几何”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关键词:从做中学 建构主义 几何 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摘要


摘要:我国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教学中,如何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如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和能力得到进步和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改教育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急需解决的课题。现行的几何教学,因受传统教学思想、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缺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探索有效的几何教学就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背景,介绍了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和初中几何教学现状,并指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在做中学几何”模式的理论基础,从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保证教学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在做中学几何”的主要思想和教学模式。主要思想是教师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认知需求和学习的心理倾向,让学生通过画图、折叠、测量或实物操作等中,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感受几何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正确性 ;教学模式即“课前准备——实践操作——直观猜测——获取事实——语言表述——实际应用——总结反思” 。并依此为依据,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别对几何原名及公理、几何概念、定理及几何应用题等在新的模式下如何教学进行了具体阐述和分析,而后通过教学课例展示了“在做中学几何”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
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获知了新教学模式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对取得成效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五部分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和经验,对初中几何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第六部分是结束语。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自述了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针对初中几何教学现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在做中学几何”模式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平面几何的教学模式,对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尤其是在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师,结合《课标》进行初中几何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