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 摘要
一、名称解释
1. 工作通讯
【答案】工作通讯是指反映不同领域、各行各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办法、新经验、新矛盾、新问题或者新趋势的通讯。工作通讯因题材的特点而得名,与记人的人物通讯、记事的事件通讯、记地的风貌通讯不同,它以记“工作”为主。工作通讯在我国的新闻报道活动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工作通讯都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类型的通讯在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报道的同时,还发挥着沟通各行各业、交流彼此工作方面的信息以及向受众直接传达各行各业政策层面、工作层面信息的桥梁作用。
2. 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是指通讯所报道的内容,正是此时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大众对其感兴趣,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社会现象。这类选题人多比较浅近,比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3. 预测性消息
【答案】预测性消息是指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预测性消息的优点是有助于科学决策,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能提醒人们关注长远利益。
4. 倒金字塔结构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指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其的特点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 ‘白的导语一般采用是“部分要素导语”,在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简略、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二、简答题
5. 如何认识人物通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答案】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人
物通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卞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通讯家族中,人物通讯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2)在记者众多的个人作品集或“经验谈”中,人物通讯(包括人物特写)和采写人物通讯的经验体会所占的比例最大。
(3)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方面
①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与西方新闻界相比,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人物通讯显得十分突出。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人物通讯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今天,用人物通讯报道时代英雄和先进人物,以模范事迹和时代精神鼓舞和教育群众仍然是新闻界的重大任务。
②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舆情和思维模式的变化催生了新的新闻观念和新闻思维,人物通讯的报道内容、报道理念和采写技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a. 报道对象的变化
采写对象从单纯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群和弱势群体转移。
b. 报道理念的变化
即向人的回归,先进模范人物的报道理念实现从“神”到人的转变,揭露反面人物也经历了由“鬼”到人的理念转变。从人的视角去看待先进模范人物,也从人的视角去看待普通人或反面人物,显示每位人物的个性和人生曲线,才能使人物真实可信。
6. 解释性新闻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答案】解释性新闻的写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大背景意识
写作解释性新闻,记者必须善于调遣和使用大背景,即全局性背景。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有区别。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其地位大多为从属性,为说明、补充、烘托新闻事实服务。在解释性新闻中,背景性事实反客为主,新闻的焦点集中在背景分析上面,背景的任务不是解释新闻事件的某一部分,而是用来让释新闻事件的整体,即“大背景”。大背景意识要求记者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察、分析它产生的必然性,这是背景选材的大时空观。
(2)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解释性新闻应注意客观色彩。它不提倡记者直接发表议论。解释性消息要求用背景性事实,用事实自身所显示出来的逻辑关系来说明问题。
(3)巧妙开篇,引人入胜
开篇一一导语,对于解释性新闻能否抓住读者,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解释性消息的基本特点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但是开头的切入方式却手法各异,具体包括:①立即开讲; 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③先将奇异的场景再现出来,以引起好奇,然后再进行解释。总之,解释性消息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需要从题材本身的特点出发,量体裁衣,精心运笔。
三、论述题
7. 论述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的种类。
【答案】通讯的结构可基本归纳为以下几种:
(1)纵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又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这种结构方式较为常见,使用起来也较为简单,适用于报道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的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通讯结构的主要线索。
这种纵式结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②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这种事实虽然不是突发性事件,但有中心事实、中心人物,按时间顺序纵向写下来,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便展现出来,它使人震惊,更令人反思。
通讯的纵式结构,一般用来叙述单线条的事件或故事。
单线条的叙述可以做到不穿插,也无倒叙和预叙,是一种线性发展的通讯,也比较容易掌握。 另一纵式结构通讯,确切地讲叫“纵切式结构”。
前一种纵式结构,是强调按照事件、故事情节发展的本来时间顺序安排结构,是根据采访当事人所得的材料对客观发生的事件或故事的记述。而纵切式结构反映的往往不是事件或故事,而是对客观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或某种现象的存在状态切出一个按时间顺序的纵向剖面,以展示新闻事实中蕴含的传播价值。这种纵向剖面是记者事先准备的,是其为读者开辟的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
③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这里主要是通过例如‘旧记”等手法将通讯原来的复杂事实进行梳理,使之简单明了。有些复杂事实的发生是多线条、多场面、重叠穿插的,但写作通讯时,为了便于记者理清事实头绪,对事实一目了然,记者有时采取简化十一根时间主线的做法安排通讯结构。
(2)横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报道那些场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记者从不同的观察空间去体现主题,即以主题为圆心串联不同空间的事实,常为工作通讯、社会观察通讯所运用。这种通讯的结构形式,还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①同时异空结构
将同一时间作为一个平台,将发生在不同空间、不同方位上的事实串联起来,以显示题材的丰富和场面的宏大。这种结构常常用来报道某些纪念日的重要时刻,它是以空间的变幻来显示时刻的重要。如世界进入2000年之际、香港回归的时刻、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瞬间,众多新闻媒体都用这种结构方式来展现“天涯共此时”的风采。
还有一种“同时异空”结构,即同一时间点在不同空间取材的方法,明显地表现出记者“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