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答案】同新闻真实相对立的是新闻失实。在实践中,报道失实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中外新闻界,并带有普遍性、顽固性的特点。几乎有媒体报道,新闻失实就如影相随,从未离开过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复杂,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新闻写作首先要确定报道的主题和角度,这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惟上、不惟钱、只惟实,不盲目地“跟风”和“跟钱”。手中的笔只有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真实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2)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谋篇布局实际上体现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要求正确交代因果关系,避免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对复杂事物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报道,掌握“平衡”原则。
(3)在写情节细节时要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不能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新闻事实常含有不可预料的方面,想当然容易失实。
(4)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材料
实践己证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反复核实,可以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新闻报道涉及面广,要求记者培养质疑意识:①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②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③要注意核对数字。记者在新闻写作涉及数字时,要一丝不苟,养成严谨的作风。
(5)描写要有分寸感
用词造句与描写的分寸感是体现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对人物、事件、过程还是环境进行描写时,都要精心选择用词,力争用更准确、更恰如其分的语言去描述。有些报道失实,缘于记者用词不当或词不达意。在新闻写作中如何描写,特别是慎用形容词,对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6)要注明新闻来源
在消息或者通讯写作中巧妙地交代新闻来源,做到笔笔都有依据,这是堵塞杜撰新闻的一条渠道,对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有重要的意义。
(7)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稿件写完后一般应送审。除媒体内部把关,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以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 有些重要稿件按规定还要送有关部门审稿,避兔宏观上的失实。
2. 请将“知识(knowledge )" “智慧Cwiedon}"“数据或材料(data )”以及“信息(information )”按“基础一一顶层”的顺序排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按“基础一一顶层”的顺序排序如下:信息一一数据和资料一一知识一一智慧。
(1)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任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包含的范围最广。
(2)数据是指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和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资料是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
(3)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
(4)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智慧是对信息、数据与资料、知识的综合运用,处于最顶层。
二、材料题
3. 栗城草农敢闹海一一听来城农民种草者说
站在奕城农民的草地上,就像站在绿茵场上,就像置身绿色的海洋。如果此时再吹来一阵清风,或者再冉冉升起一轮朝阳,最好是昨夜曾飘洒过一场毛毛细雨,你能闻到草香,你能看到草尖上的露珠,你能捕捉到忙碌着的农民那心底的微笑和从黑红的脸膛上迸发的光芒。
自1999年河北亲城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试种绿化草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年里程。十年磨一剑,当初别别扭扭、忐忑不安种下的小草产业如今茁壮长成大块文章,成为河北省会石家庄一道独特风景,成为新中国农民脱胎换骨的标本。端午时节,记者来到这里,听他们有关种草的心得体会。
“刚种草时,一离了救生圈就呛水”
“刚种草时,一离开救生圈就呛水。”见到西董铺村村民李书贤的时候,他正在地头修路,他放学回家的儿子前来帮工,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开着修草机纵横驰骋。他说的那个“救生圈’,,既是指政府的优惠政策也是指县里的草业公司。种草的第一年,李书贤地里家里寸步不离技术员,喷灌、灭虫等一招一式都虚心请教。由于悟性好,技术学得快,第二年就把门市部和房产全部抵押上,承包下乡亲们118亩地。“那时候,谁相信种草能旱涝保收呀? 如今西董铺村成为种草专业村,村里327户有200多户种草,种粮的收入显然干不过种草的。”
“我们是全国的产粮大县,祖祖辈辈都是斩草除根的好把式。种草是个新鲜玩艺,头一年很多人看西洋景,也有人等着瞧笑话。好在县里率先成立了草业公司,先培训技术员,再培训村干
部,教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说这番话的是南柴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连续。这个村今年种了1500亩草,他本人种着86亩草。去年每股分红利25万元,他比喻种草就是掘金,就是开矿办企业。
南李村农民吴玉芳也说自己当初是被赶下水的旱鸭子,第一茬草籽是政府帮着撒下的,前几年的50}.30}都是县乡干部帮助吃喝推销的。和昊玉芳说话间,有一辆挂着山西牌照的36吨半挂车隆隆开来,十几个妇女忙不迭地往车上搬草卷。大腹便便的吴玉芳拿起电子计算器给商户结算。他说今天共卖出6000平方米,每平方米四元,四六两万四。“去年草贵,每平方米下不来6元,高时卖到七八元,一亩地666平方米,亩出产二茬儿,我租着180亩土地,这个账是不难算的。”
吴玉芳与藏富怕富的祖辈截然相反,他主动告诉我们,眼前这片地没有多少,村北还有60亩,村南还有70亩,他给土地转租者的交换条件是“双700" ,即夏季700斤小麦,秋季700斤玉米。也有超过这个数的,因人而宜,因地而宜。把土地转租给他的人也有在他这里打工的,挣日工一天30元,帮他拔杂草或开修草机:也有挣计件工资的,每往车上搬一平方米草卷挣2角5分钱。记者看到,一位叫李美英的妇女,除了挣计件工资,就是在吴玉芳的草地里收拾剪下来的嫩草尖一一她喂着25只羊,她的羊是嘴上抹石灰一一白吃。
和吴玉芳相比,吴书训种着10亩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草行情把不准,有时高有时低,不敢大干,他是蛤蟆吃蚊子一一小打小闹型,尽管小打小闹,每年也能收入六七万元。
“风里浪里长见识”
“凡是种草的都有过曲折,都走过麦城。那一年草在地里疯长,都急着销售,孟建国接到客户一个电话就上了青岛,到那里管了人家几顿饭就回来了,连一棵小草也没有卖出去。”
“德州一个客户拿着一万元的汇票给了李书贤,李书贤的家人把汇票当人民币锁进匣子里,等用钱时再取出来,汇票上的钱早不翼而飞了。”
“一个翻译的几句洋话就骗走草业公司33万元”。如今听着这些流着喜泪带着苦涩的诉说,不难想象当初草农闯市场的尴尬。
“经过市场上十年摔打,我们该承受的也承受了,现在都成了种草能手,成了市场主体。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地头上挂着“国庆草坪苗木”大幅招牌的刘固庄的马国庆,正兜着一布袋皮尺给山东的客户丈量草平方,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应答记者的采访。地里的人忙乱得成了一团麻,有开起草机的,有举着铲刀一段一段分割草卷的,有装车的男人一不小臼踩了妇女的脚而招致惊叫或嬉骂的。
“我的体会是三年一个周期,去年草价高,今年价格低迷。凡是能坚持下来的都挣钱了,盖了洋楼,买了轿车。种的多挣的多,因为这是个朝阳产业。种赔的也有,但总是少数,我也有赔的年份,在我们这里挣少了就算赔。既要学会种草,更要学会卖草。在十年卖草过程中我也被皮包商骗过几次,把草倒腾走以后就找不见人影了。有些单位和部门用了草以后迟迟不付款,逼着我学会了依法讨债,学会了诉讼打官司。”说完这些话后,老马就坐上小车陪客户吃饭去了,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活脱脱的草皮大亨的背影。
西董铺村李计身种70亩草,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喝酒回来,问他种的什么草。他说美国草,早熟禾系列橄榄球午夜2号; 问他从哪里弄来的草籽。他说是从加拿大用编织袋背来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