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2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点估计
【答案】点估计:又称定值估计,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2. 次数分布
【答案】次数分布,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3. 离中趋势度量
【答案】离中趋势度量,或称离散趋势度量,反映的是数据相对于集中量数的离散、分散程度。常用的离中趋势度量有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差异系数、四分差等。
4. 固定因素
【答案】固定因素:指该因素在样本中所有的可能的水平都出现了,该因素的所有可能水平仅此几种,针对该因素,从样本的分析结果可以得知所有水平的状况,无需进行外推。
5. 概率分布
【答案】概率分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之一,用以表述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规律。根据随机变量所属类型的不同,概率分布取不同的表现形式。
6. 多重比较
【答案】多重比较:用在变异数分析之后,若发现平均数有显著差异时,则再从所处理的实验水准中检视一对或多对平均数间是否有差异存在,这种工作常须比较好几对平均数的差异,就叫做多重比较。
7. 抽样分布
【答案】抽样分布:从已知的总体中以一定的样本容量进行随机抽样,由样本的统计数所对应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8. Ⅱ类错误
【答案】Ⅱ类错误: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
用
表示。 这类“存伪”的误称为Ⅱ型错误,其概率大小
二、单项选择题
9. 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他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 )。
A. 定性遗忘
B. 返回抑制
C. 提取诱发遗忘
D. 错误记忆
【答案】C
【解析】提取诱发遗忘是指对于部分记忆材料的回忆,往往会导致对于其他相关记忆材料的抑制,进而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的现象。因此选C 。A 项,定性遗忘指在意识参与下对要求记住的材料进行有意的遗忘,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B 项,返回抑制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
10.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在各组均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被试间差异的平方和增加 ( )。
A. 会减少组间方差
B. 会减少误差方差
C. 会使F 值降低
D.F 值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由于随机区组设计同一区组接受所有实验处理,使实验处理之间有相关,因此又称为相关组设计或被试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根据实验设计的特点,把区组的效应从组内平方和中分离出来。当整个实验中个体差异知道后,就可以算出个体差异造成的变异,即为区组效应。这时总平方和被分解为三部分:组间平方和,它反映的是实验处理的影响效果;区组平方和,它反映的是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作用;误差平方和,它反映的是除被试间个别差异之外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根据题意可知,当被试间差异增加时,误差平方和的差异会减少。
11.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通常指实验的( )。
A. 内容效度
B. 内部效度
C. 构想效度
D. 实证效度
【答案】B
【解析】构想效度又称构思效度,是指理论构思或假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转换为研究目标的恰当程度和可操作性。它涉及建立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或观察指标的理论设想)及其操作化等方面的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12.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
A. 冯特
B. 艾宾法斯
C. 铁饮纳
D. 巴甫洛夫
【答案】B
【解析】艾宾浩斯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使他成为了第一位对人类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13.对这两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最恰当的方法是( )。
A.t 检验
B.z 检验
C.q 检验 D. 检验
以及相应的样本大小,可知两总体方差齐性(查【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的
询F 分布表)。
对于两总体方差未知但方差齐性的正态总体条件,适合用t 检验。
14.谢帕德 (R.N.Shepard )和库柏(L.A.Cooper )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 )。
A. 概括性
B. 可变通性
C. 可操作性
D. 稳定性
【答案】C
【解析】表象的性质包括: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15.信度之于效度正如( )。
A. 准确性之于一致性
B. 一致性之于准确性
C. 偏差数之于常模
D. 常模之于偏差数
【答案】B
,而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信度是效度的必要非【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的一致性(稳定性)
充分条件,即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但是效度高,信度一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