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之人文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旅游地文化的要素

【答案】(1)旅游地文化的物质要素

主要是指一个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是旅游文化的实体层面。 (2)旅游地的文化行为要素

包括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生活制度、行为规范等,是旅游地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

(3)文化的心理要素

包括旅游地当地居民的民族性格、宗教情绪,也包括旅游相关从业人员、与旅游者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旅游地接待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思维力一式和道德情操,还包括旅游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是旅游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

2.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有哪些?

【答案】(1)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①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a. 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

b. 农业发展为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

c. 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d. 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e. 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②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 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b. 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栓桔

c. 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d. 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③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a. 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

b. 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害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

c. 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3. 旅游对区域社会影响

【答案】(1)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

旅游业发展之初,旅游地居民以欢迎态度对待投资者和游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的游客激增,本地居民开始担心自己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会受到冲击,旅游旺季的到来,给本地居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2)示范效应

①概念示范效应是指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之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

②影响

a. 对于落后地区来讲,示范效应对提高人的素质有积极作用。示范效应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并把有争议的都市价值现和腐朽的东西传播开来。

b. 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为追求旅游者们所显示出的物质生活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旅游地居民加入服务行业。

(3)旅游和社会道德

旅游业的一个很大副产品是它对旅游地人民道德标准的影响。色情、犯罪和赌博被认为是旅游业带来的灾难。旅游旺季的犯罪率明显上升,主要是经济犯罪。

(4)旅游与宗教

在世界许多地方,宗教信仰一直是引起信徒到宗教中心朝勤的强大动力。由于人们担心宗教圣地会为迎合旅游业发展,失去宗教意义,宗教也为了自身利益,把旅游看做一种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当今旅游与宗教的关系己有所改变。

(5)旅游与语言

语言作为分析社会和文化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衡量国际旅游业的社会影响的尺度。本国语的使用程度直接反映该国的文化力量,而语言的变化会使该国人民对外国种族的态度和言行发生变化。

(6)旅游与健康

①旅游的一个普遍动机是提高健康水平;

②旅游地的公共卫生标准对旅游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

③旅游者可能会在某旅游地患病后把疾病带到所到地之外或患病的旅游者将疾病带到旅游地。

4. 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答案】(1). 经济发展对区域文化的作用

①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

②区域经济结构、类型、性质影响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

(2)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①精神文化与经济发展

a. 区域文化观念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无。

b. 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会从多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

c. 文化内核也会给区域经济结构带来影响。

②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基础。

③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文化本身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区域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论述题

5. 讨论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答案】(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

英语扩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成为语言扩散取代等地语言最突出的例子。

(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

清朝时,满族人入关,满族人与汉族杂居,他们逐渐放弃其语言而接受汉语。

(3)新来移民所带来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这种通过移民的语言扩散,由于移民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语言上具有强制性,加上移民数量与当地居民相比太少,当地居民在思想情绪上对外来移民语言往往持对立态度,故外来语言难以扎根,随着移民返回,语言影响亦随之消失。

(4)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或为特殊语言岛

这种情况是由于新来的移民进入新的语言区定居后,既未扩大语言的影响,使当地人接受其语言,也未放弃自己的语言,接受当地的语言,仍然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这样就在某一广大的语言区中,出现一种与当地语言截然不同的外语语言,呈特殊的岛状分布。

(5)新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如拉丁语与当地语言的结合发展成新的语言; 英语的形成以及我国客家方言的形成。

(6)多语言国家的出现

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语言扩散的结果出现了多语言国家。例如在加拿大,除魁北克省由法国人后裔占绝大多数而说法语外,其余多是说英语。

6. 评述和比较环境决定论、可能论和和谐论三种人地关系的主要观点

【答案】(1)地理环境决定论

①基本观点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典型的必然论人地观,把自然环境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人类社会活动都是地理环境的必然结果。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鸡、英国巴克尔、德国的拉采尔等。

a. 法国的孟德斯鸡环境决定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