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912无机化学之无机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短周期元素A 的氯化物B 常温下为液态.A 的单质与氧作用可得到两种氧化物, 其中分子量较C 、D 、大的氧化物C 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到两种碱性产物D 和E , 但D 的碱性小于E. 试写出B 、E 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 比较D 和E 的热稳定性和溶解度.
【答案】
热稳定性
溶解度
2. 下列元素中何者第一电离能量大?何者第一电离能最小?
(1)B (2)Ca (3)N (4)Mg (5)Si (6)S (7)Se
【答案】根据电离能变化的周期性和原子结构处于全空、半满和全满状态对电离能的影响可得:
, B 和N 是第二周期元素, N 的2p 轨道处于半满状态.Mg , Si 和S 是第三
周期元素, Mg
的电子层结构特点为
Ca 和Se 是第四周期元素
, 小
,
由于
3.
己知
【答案】
标准状态时:
第 2 页,共 53 页
.
. 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离能逐渐变
;
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L 的比较则无规律可循.
, 故可推断
,
的
(, 求
〉
最大
,
的最大. 值是多少?
4.
向
的
溶液中通
气体至饱和(
浓度约为
。
浓度为
故
由
得
这样大的H 浓度当然不会是通入的大于
5. 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1)向酸性
到黄色溶液.
(2)
向液变为蓝紫色.
(3)将(4)向
晶体的热分解产物放入试管中, 加少许水时观察到试管上部为绿色溶液; 但加入大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暴露在空气中逐渐变为棕黑色, 将棕黑
与
反应生成蓝色的
,
新生成的和
和
:
第 3 页,共 53 页
+
) 时, 溶液中刚好有。由沉淀溶解平衡
FeS 沉淀生成,
求此时溶液的。已知FeS
的
【答案】刚好有FeS 沉淀生成时,
可以认为
造成的, 而是
溶液原有的。如果使
溶液中
, 即使饱和也不会有FeS 沉淀生成。
溶液中滴加溶液中滴加过量
溶液得到蓝色溶液; 向碱性
溶液中滴加溶液得
溶液得到绿色溶液; 然后将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 溶
量水后则试管上部为紫色溶液.
色沉淀用酸性H 2O 2溶液处理, 沉淀消失, 得到无色溶液.
【答案】(1)
酸性条件下
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但
(2)(3)
(4)
溶液变为蓝紫色.
晶体的热分解产物为
歧化为
或
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
加少许水时观察到试管上部为绿色
溶液.
还原能力较强, 在空气中被
沉淀,
溶液;
但加入大量水时
,
氧化生成棕黑色的
试管上部为紫色的
, 因而溶液为蓝色;
碱性条件下
, 因而溶液为黄色.
水解,
溶液为绿色;
将溶液加热促进
与
在碱性溶液中转化为黄色的
溶液与KHSa
溶液反应生成
在酸性条件下
,
与
溶液反应而溶解,
生成近无色的
溶液:
6. 有人认为:“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而且在低温区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于高温区. ”你是否认同该观点?请说明其原因?并简述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本质.
【答案】该观点不完全正确. 各种化学反应的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比较复杂, 除满足Arrhenius 公式的反应外, 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反应速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①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 它们之间呈指数关系, 符合Arrhenius 公式, 而且在低温区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于高温区. ②在低温时反应速率较慢, 基本符合Arrhenius 方程, 但当温度到达某一定临界值时, 反应速率迅速增大, 反应以爆炸的方式极快地进行. ③在温度不太高时, 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但到达某一温度后, 速率反而下降, 如多相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 ④速率随温度升到某一高度后下降, 但在某一温度后再升高温度, 速率则又迅速上升, 此时可能发生了副反应. ⑤随着温度升高速率反而下降, 如NO 氧化成N02的反应.
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本质是温度影响反应物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从而影响有效碰撞的次数, 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7.
通于消石灰中, 可得漂白粉, 而在漂白粉溶液中加入盐酸可产生Cl2, 试用电极电势说明这两个现象。
【答案】
因为够发生歧化反应。
同理通入盐酸后, 即在酸性条件下
,
, 所以其反应能够产生Cl 2。
8. 金属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如何取决子它们的解离方式?
【答案】金属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取决于它们的解离方式. 如果以ROH 表示金属氢氧化物, 它可以有如下两种解离方式:
碱式解离
酸式解离
氢氧化物的解离方式与R 的电荷数z 和R 的半径r 的比值有关.
令若
,
若值小, 也就是说R 离子的电荷数少, 离子半径大, 则R 与O 原子间的静电作用较值大, 即z 大, r 小时, R 与O 原子间的静电作用较强, 氢氧化物易作酸式解离, 表现出酸性.
值(r的单位为pm) 判断金属氢氧化物酸碱性的经验规律, 即
:时, 金属氢氧化物呈现两性
第 4 页,共 53 页
通入消石灰中是在碱性条件进行的
, , 所以在碱性条件下能
弱, 相对的0-H 健显得较强, 有利于碱式解离. 这时氢氧化物表现出碱性.
据此,
有人提出了用
时, 金属氢氧化物呈碱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