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保险学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定期生存年金

【答案】定期生存年金是指年金的给付以一定的年数为限,若被保险人一直生存,则给付到期满; 若被保险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死亡,则年金给付立即停止。即定期年金是以被保险人在规定期间内生存为给付条件的年金。

2. 两全保险

【答案】两全保险是指在保险期间内以死亡或生存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寿保险,也称为生死合险,是将定期死亡保险和生存保险(生存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满时仍生存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寿保险)结合起来的保险形式,即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规定的年限内死亡或合同规定时点仍生存,保险人按照合同均负给付保险金责任的生存与死亡混合组成的保险。两全保险是储蓄性极强的一种保险。两全保险的纯保费由危险保险费和储蓄保险费组成,危险保险费用于当年死亡给付,储蓄保险费则逐年积累形成责任准备金,既可用于中途退保时支付退保金,也可用于生存给付。由于两全保险既保障死亡又保障生存,因此,两全保险不仅使受益人得到保障,同时也使被保险人本身享受其利益。

3. 确认保证

【答案】保证是最大诚信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保证事项是否已经存在可将保证分为确认保证和承诺保证。确认保证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过去或现在某一特定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的保证。确认保证是要求对过去或投保当时的事实作出如实的陈述,而不是对该事实以后的发展情况作保证。例如投保人身保险时,投保人保证被保险人在过去和投保当时健康状况良好,但不保证今后也一定如此。

4. 保险监管核心原则

【答案】2000年10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在以往制定的有关监管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了1997年出台的《保险监管核心原则》,为世界保险业提供了一套普遍适用的保险监管国际规则。这套核心原则涉及一个监管系统有效运作的十个方面,共17条。核心原则以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保险市场中有效监管的长期实践经验为基础,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一百多个成员国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有发达国家,也有新兴市场国家。可以说,这些监管原则是各国保险监管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世界保险监管经验的总结。《保险监管核心原则》不是僵化的教条,这些基本原则的推行和运用,必须结合本国实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必须明白,不同司法辖区赋子监管机构的权力是不同的,并且对不同行为的监管可能归属于不同的机构。

5. 保险防灾

【答案】保险防灾是保险防灾防损的简称,是指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对所承保的保险标的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发生的因素,防止或减少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从而降低保险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活动。防灾防损,减少社会财富损失,是一项社会性活动。

保险防灾的内容有:①加强同各防灾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②进行防灾宣传和检查; ③及时处理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 ④提取防灾费用,建立防灾基金; ⑤积累灾情资料,提供防灾技术服务。保险防灾的方法包括:①法律方法; ②经济方法; ③技术方法。

6. 费率策略

【答案】费率策略是保险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最活跃的策略,它与其他策略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保险费率策略包括如下几种:

(1)低价策略,是指以低于原价格水平而确定保险费率的策略。实行这种定价策略的目的是为丁迅速占领保险市场或打开新险种的销路,更多地吸引保险资金。

(2)高价策略,是指以高于原价格水平而确定保险费率的策略。保险企业可以通过实行高价策略获得高额利润,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利用高价策略拒绝承保高风险项目,有利于自身经营的稳定。

(3)优惠价策略,是指保险企业在现有价格的基础上,根据营销需要给投保人以折扣费率的策略。实行优惠价策略的目的是为了刺激投保人大量投保、长期投保,并按时一缴付保险费和加强风险防范工作等。

(4)差异价策略,包括地理差异价、险种差异价和竞争策略差异等。

7. 保险需求弹性

【答案】保险需求弹性是指保险需求量对各影响因素变化的反映程度,通常用保险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即保险需求弹性系数=需求量的变动率/诸因素变动率。保险需求弹性主要包括三种:保险需求的价格弹性、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保险需求的交叉弹性。

8. 不存在的信息

【答案】在保险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不论买者还是卖者都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即不存在的信息。保险合同承诺的是未来的支付,它的价格是在生产成本(索赔和费用)未知的情况下厘定的。如果某人无法了解当前和未来所作选择的结果,他就面临着小确定性。这种小确定性导致他采取一些改进行为,以减轻风险。这类对冲行为消耗了额外的资源,从而减少犷社会的整体福利。经济波动、通货膨胀、新颁法律和规章、消费者态度和偏好的变化等环境因素增加了卖者和买者的不确定性,使决策行为呈现次优的状态。人们通过分散化经营和建立无力偿债保障基金等方式来应对类似的情况。

二、简答题

9. 简述保险市场的构成要素。

【答案】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保险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保险保障,即由保险商品供给方向面临不同风险的保险需求方即投保方提供的各类保险商品,以满足他们不同的保险保障需求。

无论是财产保险市场,还是人身保险市场,也无论保险市场的模式属于何种类型,其构成要素如下:首先是为保险交易活动提供各类保险商品的卖方或供给方; 其次是实现交易活动的各类保险商品的买方或需求方; 再次就是具体的交易对象——各类保险商品。起初的保险市场只要具备这三个要素,保险交易活动就可以完成。后来,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市场内部分工的形成,除了保险供给方与需求方必须参加外,为了促成保险交易的顺利实现,往往还须有保险中介方的介入,因而,保险中介方也渐渐成为构成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而这些要素归结起来就构成了保险市场必须具备的两大要素,这就是保险市场的主体与客体。

(1)保险市场的主体

保险市场的主体是指保险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者,包括保险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充当供需双方媒介的中介方。保险市场就是由这些参与者缔结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①保险商品供给方是指在保险市场上,提供各类保险商品,承担、分散和转移他人风险的各类保险人。他们以各类保险组织形式出现在保险市场上,如国有形式、私营形式、合营形式、合作形式等。

②保险商品的需求方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等条件下,为寻求风险保障而对保险商品具有购买意愿和购买力的消费者的集合。保险商品的需求方由有保险需求的消费者、为满足保险需求的缴费能力和投保意愿三个主要因素构成。其中,保险消费者包括购买保险的人、缴付保险费的人和享受保险保障的人,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这三者可能是合而为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他们有各自独特的保险保障需求,也有各自特有的保险消费行为。缴费能力即保险购买力,人们的保险消费需求是通过利用手中的货币购买保险来实现的。投保意愿又可称保险购买意愿,是指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的动机、愿望或要求,是保险消费者把潜在消费变为现实消费的非常重要的条件。保险需求市场的这三个要素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③保险市场中介方,既包括活动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充当保险供需双方的媒介,把保险人和投保人联系起来并建立保险合同关系的人包括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人; 也包括独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外,以第三者身份处理保险合同当事人委托办理的有关保险业务的公证、鉴定、理算、精算等事项的人。

(2)保险市场的客体

保险市场的客体是指保险市场上供求双方具体交易的对象——保险商品。保险商品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

①这种商品是一种无形商品。保险企业经营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保险商品仅仅是对保险消费者的一纸承诺,而且这种承诺只能在约定的事件发生或约定的期限届满时履行,不像一般商品可以实质性地感受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一张保单也不过是保险产品的一个外壳,是保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