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寓情于美,以美优情——地理审美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情感教育,审美活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地理三维途径模式

  摘要

地理环境是一种美的世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世界。经过长期建构的地理学,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充满美学意义的课程。审美与情感的交汇是我们进行地理情感教育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制高点。通过审美活动进行地理情感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这也是对当今教育界普遍存在的重视知识教育轻视甚至忽视情感培养的状况的矫正。通过正确的地理情感的培养,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目的。本课题以地理教育为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结合地理教育三维模式途径,探讨了地理审美情感教育的模式与原则。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从地理教育的改革发展出发,分析了传统地理教学中的弊端,以及当代国际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通过地理审美活动进行情感教育,是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之下的一个新的情感教育模式。人本主义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突出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在地理教育领域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阐述了审美与情感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新《课标》中情感教育的目标。 第三部分,分析地理学科中所蕴含的美,将地理教育三维途径模式与地理情感教育理论相结合,建构起地理情感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通过"地理环境的教育是认识地理对象之美,来升华对大千世界的情感,强调了自然美对情感发展的作用;"关于"地理科学的教育是认识地理这一学科之美,触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情感,通过科学美,启迪学生的理性思维;"为了"地理建设的教育,体会地理科学应用之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如何学以致用,改造自然。 第四部分,提出通过审美进行情感教育的原则:体验原则、激发情感动力和实施的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多样化原则、审美教育与情感培养相结合原则。并结合教学实践的案例,进一步阐释地理审美情感教育。 第五部分,得出结论:情感教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寓情于美,以美优情"是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紧密结合;通过地理三维途径模式将三种美的教学贯穿于"健康美"一体之中;"寓情于美,以美优情"通过体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经过半年的实践、探索,证明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情感能力的教学活动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操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