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财政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以下货币政策工具中,能够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微调的是( )
A. 公开市场操作
B. 再贴现
C. 法定准备金
D. 消费信用控制
【答案】A
【解析】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货币政策相比有更高的灵活性,是一种微调下具。
2. 下列哪一项不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率? ( )
A. 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B.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C. 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增加
D. 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
【答案】B
【解析】计划生育政策会使人日下降,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率下降; 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影响的是短期总需求,对长期经济增长无影响: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都属于技术进步,会促使长期经济增长率增加。
3. 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后,对本国的国内外均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 )项所述的影响是不可能出现的。
A. 国内失业率上升
B. 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C. 资本外流减少
D. 投资减少
【答案】B
【解析】如果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本国产出减小,进口会减少,不可能发生的是国际收支恶化。
4.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 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 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 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 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答案】C
【解析】控制流通中的基础货币数量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目的之一。卖出政府债券收回流通中的货币会使基础货币减少,紧缩货币供给。
5. 在图的IS-LM 模型中,A 点将怎样调整? ( )
图IS-LM 模型
A.r 下降,Y 上升
B.r 下降,Y 下降
C.r 上升,Y 上升
D.r 上升,Y 下降
【答案】A
【解析】A 点处于非均衡状态,会向均衡点调整。均衡点的利率小于A 点利率,均衡收入大于A 点收入水因此A 点向均衡点调整过程中,利率将下降,收入将上升。
二、论述题
6. “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对于这一目标的确定,温家宝总理的解释是:在今后五年以致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也就是由原来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追求经济增长质量转变。请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论述加大教育投入和企、}卜研发投资的必要性。
【答案】(1)新古典增长模型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得出增长核算公式为:
其中,为总产出增长率,为资本增长率,为劳动增长率,
为技术进步率,α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因此,资本投入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
技术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来表示。 来表示,劳动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来表示,(2)根据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核算公式,转变增长方式的含义是改变传统的倚重于资本和劳动的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依靠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更好地促进经济节约、快速的发展。由增长核算公式可见,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其投入增长率乘以其产出弹性,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技术进步1%,能引起产出增长1%。因此,转变增长方式就是改变传统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节约型的经济增长。
(3)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资本、劳动密集形式来拉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形势。首先,我国的劳动力的增长已进入瓶颈,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量减少,部分地区出现民工荒; 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其次,劳动力成本、能源、资源消耗过度,缺口越来越大,供给越来越跟不上需求,成为限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成为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大教育和研发投入,可以有效地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计算题
7. 假定一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案】(1)国内生产净值一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
,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由GDP=C+I+G+NX可得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