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2政治学原理(一)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答案】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实质上已不再是阶级问题,而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认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但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所有形式的民族问题都己完全消失。由于种种原因,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的基本原则,必须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倾向,即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剥削阶级民族观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表现。无论大民族主义还是地方民族主义,都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腐蚀剂。
①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通常表现为一种民族傲慢和自大情结,它借助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以“优秀民族”自居,高高在上,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特点,对少数民族的疚苦漠不关心,轻视乃至在某种程度上歧视少数民族。
②地方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表现为一种民族孤立和排外情绪。它不适当地强调本民族的局部利益,过分夸大民族特征,并以此为借口,在本民族的狭隘范围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盲目排外,不思进取。
(2)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联合的基本原则,落实在国际民族问题上,要求无产阶级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从本质上说,无产阶级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国际主义者。他们既反对外国侵略者压迫本国人民,也反对本国剥削阶级侵略、压迫其他国家和民族。他们珍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优秀传统,关注祖国的尊严、前途和命运,并且为了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正当权益予以充分尊重,自觉地将自身利益同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顾全大局,积极支持别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并且愿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承担最大的牺牲。
2. 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理论与无政府主义国家消亡理论的区别分析。
【答案】(1)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论,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行消亡,而并非指所有国家都可以自行消亡。因此,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是国家消亡的唯一道路。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剥削阶级国家以后,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实现由有国家向无国家的过渡; 而无政府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剥削阶级国家以后,不要任何阶级的专政,一步跨入无国家的社会自治。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国家消亡和阶级的消灭是密切联系的。阶级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基本前提,国家消亡是阶级消灭的必然结果。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国家消亡的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使国家逐步消亡的前提;
②在国内逐步消灭阶级和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作为国家重要特征的压迫职能日趋减弱,以至最后消六。而国家的管理职能日趋扩大,逐步过渡到由不同于国家的另外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是国家消亡的基本条件;
③国家消亡还必须具备物质基础。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逐步消灭三大差别,以至不再需要国家这种强制机关来保卫公有制,保卫劳动的平等,保卫产品分配的平等; ④国家消亡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实现的如果有帝国主义存在,有侵略势力存在,国家就不能消亡。故国家消亡还必须有外部条件,要全世界都进入共产主义; 而无政府主义的国家消亡理论主张在24小时内消灭一切国家,完全否认国家消亡的各种前提条件。
3. 邦联制和联邦制有何区别?
【答案】联邦制和邦联制是复合制国家的两种形式,其区别具体如下:
(1)邦联制是指若干个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其特点是:
①各成员国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仍保留各自对内、对外的主权和政府的一切职能;
②邦联通常依一个条约式的“宪法”而建立,实际上它并不具有作为全国最高大法的地位;
③一般没有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但邦联设有一个由各成员国派出的代表组成的中央机关,根据成员国的明确委托行使某些权力,它的决定是协商式的,只有经所有成员国政府认可后方具有约束力;
④邦联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预算和国籍,各成员国并可自由退出邦联。
因此,邦联的联合是比较松散的、非永久性的,邦联并不具有真正的国家性质。邦联并没有成为普遍的国家结构形式,当今的欧洲联盟可以被看做是邦联制的典型。
(2)联邦制是当代比较常见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即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联邦制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各成员单位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②联邦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而各成员单位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府,在本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财政等方面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③在对外关系方面,只有联邦作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联邦的居民具有共同的国籍。不过,有少数联邦国家允许其成员在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的范围内,就某些事务与外国签订条约和协定。
4. 简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点。
【答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八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革命
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
①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其参政议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加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领导职务等。
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各种利益关系具有可协调性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建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各民主党派相互之间是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展开政治活动的。
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监督的关系,这种监督的基本准绳就在于各自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得到合理协调和实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这种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具有积极建设性,它无疑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与和谐。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优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各种利益矛盾;
②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汇集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力量;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民卞政治建设,加强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防止政治腐败;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的积极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5. 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答案】(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具体有: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司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都决定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a. 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是个遭受帝国主义欺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饱经战乱和穷困之苦;
b.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绝不会发动战争去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也绝不愿像过去那样受别国维护的奴役促进和压迫、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外交的宗旨和首要目标必须是和平与发展; c.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需要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为保证,和平是中国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前提。这是中国外交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宗旨和首要目标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