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新闻写作(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最佳新闻角度
【答案】最佳新闻角度是指那些能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体现事物的本质,内容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巧妙的新闻报道角度。西方记者选择最佳新闻角度的标准有以下几条:①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 ②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 ③读者最易接受的角度; ④读者最关心的角度; ⑤时空距离读者最近的角度; ⑥最有人情味的角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2. 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是指通讯所报道的内容,正是此时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大众对其感兴趣,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社会现象。这类选题人多比较浅近,比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3. 典型人物
【答案】典型人物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宣传报道方式,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典型人物报道是历史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各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4. 消息头
【答案】消息头是指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开头部分冠以的“**讯”或“**电”之类的字样。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大类。“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的新闻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明“本报讯”。“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各家新闻通讯社向报社传递新闻信息时,多数采用此类形式。
5. 新闻背景
【答案】新闻背景是指对于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所作的说明。它通过引用有关材料,应用交代、说明、解释、对比、衬托等手法,显现或暗示新闻事实的成因、意义等,藉以深化新闻主题,帮助受众透过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事实的本质及其对周围事物的影响。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被称为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不是新闻事实,是有助十理解新闻事实的必要材料,运用时务必精挑细拣,尽量控制在“必要”的限度以内。
6. 新闻来源
【答案】新闻来源是指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情况与材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包含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地方。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受众在接受一则新闻信息时,除了关心信息的具体内容外,还想知道这则信息是谁提供的,进而判断信息提供者的权威程度,并由此推断这条信息的可信度。在消息或者通讯写作中巧妙地交代新闻来源,做到笔笔都有依据,这是堵塞杜撰新闻的一条渠道,对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7. 报道角度
【答案】报道角度,是指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选择报道角度,实际上就是选择揭示蕴藏在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具体途径。它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是否能够有夺目的光彩,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对于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8. 路透通讯社
【答案】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①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 ②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至今,路透社对于自己的定位仍首先是“商业和专业信息的信息源”。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二、简答题
9. 你认为在新闻写作中应该怎样坚持真实性原则?
【答案】以下的工作原则及方法将会使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保证:
(1)坚持以事实说话
新闻报道必须坚守以事实说话的原则。这种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经过核实验证的真实存在的事实,而不能是道听途说、主观想象、人云亦云的事情。
(2)注意观察的全面性
进入任何一个领域的报道,都需要注意全面观察新闻事件,注意倾听不同的意见,采访对立的双方,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不能偏听偏信。例如,在进行成就报道时,要注意了解取得这些成就支付的代价; 进行问题报道时,要注意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缘由; 进行人物报道时,要了解广大人士对新闻人物的看法。大千世界是由复杂的矛盾组成的,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是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单一的思维方式,片面的观察方法,只能在客观现实面前形成认识的偏见和歪曲的报道。
(3)严禁主观想象
在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人们己有的生活经验会对人们的认识与判断产生作
用与影响。作为记者,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凭借主观想象去形成对事物的观察结论,即便是“合理想象”也要坚决摒弃。
(4)坚守核实原则
要有与新闻事件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新闻来源的证实。
(5)标注新闻来源
新闻报道必须明确标注新闻来源。标注信息来源是向受众说明谁对消息负责。因此,只有标明新闻来源,受众才能判断新闻的可信程度,才能了解新闻的相关价值。新闻来源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比记者本人的概述对受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0.你认为客观、公正的报道具有什么共性特征? 怎样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答案】(1)客观、公正报道的共性特征
①公正的报道原则和客观报道原则都要求新闻记者抱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以新闻事实为根据,公正地对待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人与事。
②要在事实与观点之间划清界限。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事实,不能虚构、夸张、编造、想象。新闻报道不应该受到记者本人观点的左右,记者的观点和意见应该与新闻报道分离。
(2)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的力一法
①坚持公正原则的方法
a. 全面提供新闻信息,不掩盖任何信息。
b. 为新闻事件中冲突的双方提供利用媒体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
c. 准确地反映冲突各方的真实主张。
d. 给弱势群体和个人信息知晓权和意见申诉权。
e. 以公开方式及时修正报道的误差,不滥用媒体权力。
②坚持客观报道原则的工作方法
a. 客观地叙述事实而不带有个人的感情和偏见。
b. 使用直接引语提供新闻事实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原话。
c. 交代消息来源。
d. 报道新闻的全貌。
e. 记者不发表个人的议论和见解。
11.选择一篇新闻报道作品,通过具体分析,说明可读性的重要性以及该报道是如何体现可读性的。
【答案】示例如下:
(一)新闻报道作品
温家宝总理那样“岁寒尤应念民生”
正是二九寒冬,北京最低气温己是零下10摄氏度。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陪同下,利用周末时间,一大早就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