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排斥

【答案】社会排斥概念承继了剥夺概念的多元内涵,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因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它是一个由劣势地位导致某些排斥,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最终形成持久的多重劣势的动态过程。

2. 沟通理论

【答案】沟通理论是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3.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福利国家是针对修复或消除市场经济的缺陷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福利国家与市场经济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2)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政治一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隐含深刻的政治企图,也包含着对经济活动调整的意蕴。福利国家的主要目标不仅是为因遭受偶然变故和市场剥夺而导致的个人贫困与不足提供补偿,同时也是对社会关系进行的一种重组。

(3)根据国家开支的水平、福利津贴和服务项目的范围与水准以及就业与福利权的内在关系等,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福利基本上可以分为以英美等为代表的自山主义福利国家、以德国等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团主义福利国家和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4. 助人自助

【答案】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

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日的以及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5. 传统条件反射理论

【答案】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二、简答题

6. 简述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答案】社会工作理论中将社会小组工作一般技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关系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与成员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促进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2)观察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灵敏、细致地观察和判断个人、小组所面临的环境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3)组织和介入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组成小组,介入小组出现的问题、冲突、突发事件等,把握和推进小组工作进程,在目标实现后结束小组。

(4)领导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有时是以小组领导的角色出现的,因而要适当地运用专业技能与权威,主导和推进小组的进程。

(5)沟通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是促进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桥梁,自身要与成员沟通,也要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并且与小组外部的环境,如机构、社区、人员等进行沟通。

(6)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小组成员自己设计了各种活动方案,小组工作者要愉快地投入其中。

(7)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为实现小组的目标,小组工作者要善于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的、机构的、新闻媒体的以及社区的资源。

(8)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给小组各种的活动订立指标,并做出评估。

7. 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答案】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主要包括:

(1)经济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一般说来在强调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下,政府会采取刺激经济增长和削减福利的政策。在政府对市场经济有较多干预的情况下,政府则会通过利益再分配来减少贫富差距,缓解因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这样,不同的经济制度就会对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2)政治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当一个国家、政府的社会政策较能反映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时,社会工作就获得了一个支持性的实施环境,并成为社会政策的执行者。相反,当社会政策不能反映社会公平及社会进

步的要求时,社会工作的环境是约束性的,社会工作者就会扮演一个压力群体的角色,他们会以自己的工作去试图改变政策环境。

(3)社会救助制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一般说来,专业社会工作功能的发挥与民间互助制度和政府的福利服务体系的功能范围及强度有关,即它们给社会工作提供了补充服务的活动空间。民间互助制度的衰退和功能不足,政府的福利服务体系让渡的空间加大,都会增加社会工作存在的必要性,并使得其功能范围扩展。

8. 社会工作研究应该注意的伦理守则。

【答案】社会工作研究应该注意的伦理守则主要包括:

(1)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

①自愿指没有任何威胁和利诱下完全自由地选择;

②知情指参与者需要了解与研究有关的所有信息;

③同意指参与者自愿同意,有能力自行做决定且未受任何因素影响。

当然,自愿参与也可能会破坏科学性,如,参与者完全被告知所有信息就可能使实验设计无法实现,实验设计与专业道德就可能存在矛盾。

(2)参与者无伤害

任何研究都可能导致伤害,如:家庭暴力研究可能使参与者遭受更严重的暴力,探索个人困境也可能让参与者回忆心理创伤,只关注研究而对问题解决漠小关心也是对被研究者的伤害。参与者无伤害要求在选题和设计的开始就要注意到可能给案主带来的危险。如有必要,在研究完成后可以对被研究者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3)匿名和保密

①匿名就是研究者在资料集中后删除某些个人信息以让人无法分辨被研究者。

②保密则要求被研究者提供资料前、中、后无旁观者或不遇到他人,未经被研究者同意不向他人公开其资料,所提供信息让他人无法判断案主身份,成果发表需征得被研究者认可等。

(4)研究者身份

研究者在伦理上不可以故意隐瞒身份或采用欺骗手段。但是,研究者如果提供真实身份就可能无法获得可靠资料。因此,倘若研究上有需要且已获有关部门允许,工作人员可藉研究人员身份搜集资料,此为“实务上的欺骗”。

(5)价值中立

研究者应价值中立,避免倾向性。在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设计、资料搜集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客观地记录信息,不作任何诱导,不凭个人意志选用信息,客观报告分析结果。但是,社会工作研究很可能带有研究者的个人烙印。

(6)研究结果的公开和分享

研究成果必须清楚介绍研究背景,不可有任何欺骗,应客观报告研究结果和研究不足以供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