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物营养所803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作用力度最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 再贴现率

B.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再贷款

D. 公开市场业务

【答案】B

【解析】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十分强,因为一旦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由于货币创造的反作用,因而对经济影响很大。

2. 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需求不足的失业

【答案】A

【解析】该经济投资乘数为,如果增加100亿美元投资,根据乘数效应,这100亿美元将会使产出增加500亿美元,与原来的9800亿美元合起来是10300亿美元,超过充分就业的10000亿美元的产出水平,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3.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 如果没有投机货币需求,则LM 曲线是水平的

B. 如果没有投机货币需求,则LM 曲线是垂直的

C. 如果LM 曲线斜率为正的话,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对LM 曲线没有影响

D. 如果LM 曲线垂直的话,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对LM 曲线没有影响

【答案】B

【解析】如果没有投机需求,则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m=L=勺,货币供给不变,则交易需求不变,收入不变。LM 曲线即为垂直。

4. 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 )。

A.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B.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C.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D. 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

【答案】C

【解析】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

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

表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C u 表示流通中的通货; R d

二、论述题

5. 2010年10月份我国CPI 同比增长4.4%,11月份同比增长5.1%,创28个月以来的新高。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民政部门相继宣布发放临时物价补贴,以缓解近期粮食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的生活压力,同时,中央银行也在两个月内连续采取了提高存贷款利率和三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分析:

(1)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会对我国的消费、投资、国民收入等经济变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CPI 持续上涨,物价水平处于高位,通货膨胀的攀升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首先,面对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我国政府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制定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井扩大货币的发行,向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这些措施使社会总需求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温和的通货膨胀的发生,从而增强了经济活力,使得就业增加,产出扩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由于通货膨胀出现后,居民预期的调整有一个时一滞的过程,在此期间,物价水平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发生变化,企业的利润率会相应提高,从而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了总供给,推动经济增长。

②不利影响

首先,影响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使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由于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但对十只有工资收入的低收入人群,工资上涨的幅度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他们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大大下降,即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而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它们本来是作为防患未然和蓄资养老的,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再次,给我国投资和消费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但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进一步的投资冲动,此时消费也可能变得更加混乱。

最后,通货膨胀还会阻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经济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含量还不高,在国际上主要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会使得我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我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体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以图降低直至消除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些政策包括紧急发放补贴给居民、解决低收入者生活困难的收入政策以及中央银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

率的货币政策等。这些政策对我国诸如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①向居民发放补贴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此居民消费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增加,而利率的增加又最终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产生“挤出效应”。因此,收入政策会增加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投资。

②中央银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根据货币创造乘数,准备金率与货币供给呈反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无疑会大幅度地减少货币供给,这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导致投资减少,而投资减少会通过乘数效应导致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减少,国民收入的减少会导致消费的减少。因此,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6. 从理论上论述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及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态成因。

【答案】(1)AD 曲线的形状和成因。AD 曲线表示的是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它可以由IS-LM 模型中的均衡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导出,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三个因素。

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裕,鼓励他们更多的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更大。相反,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得相对贫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②利率效应。价格水平的上升会降低实际货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左移,均衡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意味着当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人们会减少当期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也就是说,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替代当期消费从而减少

对商品的需求量; 当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会用当前消费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