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890精算学综合之统计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利用相关系数如何判断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答案】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在之间。若

表明变量关关系;若相关关系;若相关关系。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强时. 可视为中度相关;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弱。对于一

时,

可视为高度相关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

个具体的r 取值,根据经验可将相关程度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时。视为低度相关;

表明x 与y 之间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若表明x 与y 之间为完全负线性相关关系。可见当

之间存在正线性相

表明x 与y 之间为完全正线性时,y 的取值完全依赖于X ,

二者之间即为函数关系;当r=0时,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可能存在其他非线性

相关程度极弱,可视为不相关。但这种解释必须建立在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基础之上。

2. 简述复合型时间序列的预测步骤。

【答案】复合型序列是指含有趋势性、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成分的序列。对这类序列预测方法通常是将时间序列的各个因素依次分解出来,然后再进行预测,分解法预测通常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并分离季节成分。计算季节指数,以确定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成分。然后将季节成分从时间序列中分离出去,即用每一个时间序列观测值除以相应的季节指数,以消除季节性;

(2)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对消除了季节成分的时间序列建立适当的预测模型,并根据这一模型进行预测;

(3)计算出最后的预测值。用预测值乘以相应的季节指数,得到最终的预测值。

3. 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相比,抽样均值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有什么不同?

【答案】样本均值的方差与抽样方法有关。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均值的方差为总体方差的

去修正重复抽样时样本均值

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样本均值的方差则需要用修正系数的方差,即

对于无限总体进行不重复抽样时,可以按重复抽样来处理,因为其修正系数对于有限总体,

当N 很大而n 很小时,其修正系数

来计算。

4. 在假设检验中,犯两类错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理关系?是否有什么办法使得两类错误同时减少?

【答案】第一类错误是指原假设为真,拒绝原假设,又称弃真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记为第二类错误是指原假设为假,接受原假设,又称取伪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由于两类错误是矛盾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犯弃真错误的可能性犯取伪错误的可能性

势必增大

也趋向于1,

这时样本均值的方差也可以按公式

趋向于1;

也就是说

的大小和显著性水平的大小成相反方向变化。解决的唯

一办法只有增大样本容量,这样既能保证满足取得较小的又能取得较小的值。

5. 解释多元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方程、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的含义。

【答案】(1)多元回归模型:设因变量为个自变量分别为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

和误差项的方程称为多元回归模型。其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式中

(2)多元回归方程:

根据回归模型的假定有方程,它描述了因变量y 的期望值与自变量

(3)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中的参数数据去估计它们。当用样本统计

时,就得到了估计的

多元回归方程,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

是参数

称为偏回归系数。

的估计值

是因变量y 的估计值。其中

之间的关系。

是未知的,需要利用样本

去估计回归方程中的未知参

数是模型的参数

为误差项。

称为多元回归

二、计算题

6. 某公司的一种设备从甲、乙、丙三个厂进货。甲、乙、丙三厂的进货比例分别占

甲、乙、丙三厂生产的设备的次品率分别为

(1)现从这批进货中任取一件,求取到的设备是次品的概率;

(2)经检验发现取到的设备是次品,求该设备是丙厂生产的概率。

【答案】(1)记事件分别表示“产品来自甲、乙、丙厂”,事件为取到次品。 根据全概率公式可得,

所以,从这批进货中任取一件,取到设备是次品的概率为(2)根据贝叶斯公式:

即,经检验发现取到的设备是次品,则该设备是丙厂生产的概率为

7. 已知某地区2002年的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360亿元,2003年比上年的收购总额增长12%,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为105%。试回答,2003年与2002年对比:

(1)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多少收入?

(2)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百分之几?农民因此增加了多少收入? (3)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5%,农民又増加了多少收入? (4)验证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能否保持协调一致。

【答案】(1)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増加的收入

又由收购量指数的收入

(3)由

所以由于农副产品收购量的增加,农民增加

所以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5%,农民増加的收入

(4)由于

所以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保持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