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研究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生态系统失调综合症诊断法;指标体系法;生态功能评价法

  摘要


红树林湿地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重要生态系统,由于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和较高的经济、社会价值,使红树林现阶段成为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海南东寨港是1992年国内第一批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内有红树植物19科35种,占全国红树植物种类的97%,东寨港也是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近年来,由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居民毁林围垦的养殖及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团水虱爆发及威尔逊台风登陆等造成了红树林生态功能和湿地资源的衰减,因此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的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水质、沉积物各项理化及微生物生态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生态系统失调综合症诊断法、指标体系法和生态功能评价法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在采取污染控制措施之前和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并对一年多以来东寨港红树林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东寨港红树林的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失调综合症诊断法的诊断结果主要为:

    ①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表明:除了氨氮的监测值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水体中COD和氮、磷污染物在2013年9月超标倍数均大于1,而在2013年10月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后水环境质量好转,2013年12月水体的COD和总氮高于三类水体标准,2014年8月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监测值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2015年3月除了COD的污染指数大于1,其余各理化指标监测值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

    ②营养状态指数诊断结果表明:2013年9月,东寨港红树林水体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为64.30~77.57,在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后,2013年12月水体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为60.32~72.58,2014年8月水体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下降到48.62~57.20,2015年3月水体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为48.22~64.76,说明水质由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改善为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③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9月到2015年3月,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性指数均小于40,生态危害系数均小于150,说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属于轻微;

    ④微生物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从细胞水平上分析,2013年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518~1.507,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基本处于较差水平;在实施污染控制措施后,2014-2015年沉积物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76~2.370,说明微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局部区域的生态健康状况由较差水平转变为中等水平;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沉积物中细菌Shannon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29~7.030,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细菌的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结果主要为:

①指标体系法的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9月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综合评价得分为0.446,2015年3月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综合评价得分为0.547,表明在实施污染控制措施之前和实施过程中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均处于较健康状态;2015年3月的得分高于2013年9月,说明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

②生态功能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最主要的服务功能包括休闲旅游、水质净化和气候调节,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90×1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