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16 2016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29 2016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44 2016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60

一、概念题

1. 民主集中制

【答案】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民主制是指在国家生活中,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权以不同的合法方式积极参加对国家大政方针、重大决策和法律的讨论,参加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及社会事务的管理,充分体现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集中制坚持在高度民主基础上实行合理集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建立全党和全国正常秩序、实现管理意志统一、行动一致的基本保证。民主和集中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2. 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

【答案】按评估所处阶段看,政策评估可分成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两种。

(1)事前评估又称预评估,它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可预测的评估,它的评估内容必须包含几个方面:①对政策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②对政策可行性进行评估; ③对政策执行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预先评估。

事前评估的主要特点是将评估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了事前的预测和控制,这种提前预测的做法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能起到一种凡事先预的效果,先把政策想周到,有利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更好的效果。

(2)事后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完后,针对政策施行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对政策进行评估。事后评估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它旨在鉴定人们执行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以及政策在执行时发生的作用,并判断政策原初设想的目标是否达成,辨别政策效果的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强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

总之,不管一项公共政策在执行前经过了多么详尽的事前评估,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依然会遇到一些事前没有料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事后评估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所做的,它试图以一种更为优化的政策运行方式,对已经实施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有效的分析和判断,期望能够帮助实现原初的政策目标。

3. 三T 原则

【答案】“三T ”原则由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即:①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your own tale); ②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lly); ③尽快提供情况(Tel1 it fast)。具体内容有:①要主动沟通。危机爆发后,要把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以我为主提供情况”,成为信息主要来源,别人的声音便无足轻重。②要充分沟通,提供关十此次事件的全部情况,即最大限度地扼杀谣言滋生的

空间,避免在谣言四起的情况下被迫辟谣,陷入被动局面。③要迅速沟通,即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为掌握主动权赢得时间。

4. 行政领导者责任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内容包括:①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领导者因违反特定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②工作责任指行政领导者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成败的个人担当。③法律责任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任。

5. 公务员申诉与控告

【答案】公务员申诉指公务员对公务员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时,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处理的行为。这些人事处理决定包括:处分; 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降职; 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免职; 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依法向上级机关或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机关应按规定及时处理。

6. 行政信息分级

【答案】行政信息分级,指根据信息的不同性质来确定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级别。明确哪些信息可以向社会公众公开、哪些信息只可以在政府部门间共享、哪些信息仅局限于部门内部自用,这是行政信息分级的重要内容。分级是实现行政信息公开和交换共享的基础。具体分为:①社会公开类行政信息; ②部门共享类行政信息; ③依法专用类行政信息。

7. 政府公共关系

【答案】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①从静态看,政府公关主要指发生在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行为与状态; ②从动态看,政府公关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 ③从管理角度看,政府公关是一种管理职能。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行为和状态进行管理。

8. 公共政策间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经由政策制定者认定,进入政府议程而欲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是通过公共活动能得以实现的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改进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政策问题具有选择性、动态性和时效性。公共问题不等于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只是诸多公共问题中的一部分。公共问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是:公共问题促使人们行动,特别是

向政府及公共部门表达,同时该问题又在特定政府权限范围之内,在特定时期被列入政府政策议程。

当代政府遇到的公共政策问题,性质复杂,范围广泛,其特点是:

(1)相互依赖性。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实体,而是彼此交错,相互影响。在解决政策问题时,必须采取整体的观点,将问题视为整体问题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主观性。政策问题是人类对于环境所采取行动的思考产物,是人类以概念诊释问题情景的感觉产物。因此政策问题的解决必须有人文的关怀。

(3)人为性。政策问题是人类主观判断的产物,它不能脱离该问题的厉害关系人。因此政策问题是基于社会需求而建构、维持或改变的。必须重视利害关系人的重要性。

(4)动态性。一个政策问题可能有不同答案,答案本身也很可能转化成为一个问题,因此,问题与解决方案经常相互流动。

二、简答题

9. 试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谈谈你对改革我国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制度的看法。

【答案】(1)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取得的成绩和效益。绩效考核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绩效指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它包括组织绩效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属于绩效管理整个大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环节,是绩效反馈和改进的前提。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单纯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偏离我们的发展目标的,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2)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落后,大力发展经济,迅速改善人民生活成为我国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基层政府的最主要的任务,与之相伴随的是对各级政府及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片面地以经济增长速度为惟一依据,导致领导干部唯GDP 论英雄,这种单一、狭隘的领导绩效考评制度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得各级领导干部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保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伴随着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增多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样的新形势和背景下,如果继续以经济增长作为领导干部惟一的绩效考评标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难以取得实效。因此,改革原有的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制度,加入环境保护、民生投入等新的考核指标,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3)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的领导干部,对他们的考核标准将决定着领导干部如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要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战略部署的大局出发,围绕有利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中心,适时调整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得这种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