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政治学理论专业行政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POSDCORB
【答案】POSDCORB 是美国学者占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管理七职能”是指规划(Planning ),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Organizing ),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定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 人事(Staffing ),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 指挥(Directing ),即为制定决策和将决策体现为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及规章制度以及作为组织领导者所承担的持续性任务; 协调((Coordinating ),即为使工作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而承担的所有重要职责; 报告(Reporting ), 即使对执行负有责任的人能够随时得到进展情况的信息,包括使其本人和其下属通过记录、研究和检查随时获得信息; 预算((Budgeting ),即与所有以财务计划、账目和监控的形式表现的与预算有关的活动、职能等的统称。
2. 情境危机理论
【答案】情境危机理论,又称SCCT 理论或“危机情境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危机管理专家库姆斯。情境危机理论吸收了其他学者对危机情境和危机分类的研究,首次将情境理论与危机类型的研究结合起来,提出应针对不同危机类型选取相应的危机战略。
情境危机理论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组织的声誉会受到危机的威胁,通过评估危机情境,并根据该情境选择危机应对战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组织声誉。他提出一个“危机情境模式”,该模式中有五个变量:①组织的内在控制程度:②危机中组织承担的责任:③组织的声誉和形象:④危机的严重程度和组织的发展史—包括危机史和关系史。“组织的内在控制程度与组织的发展史会对危机责任产生影响,而后再影响组织形象以及之后的潜在支持行为”。
3. 财政问责
【答案】财政间责是公共预算应承担的受托责任,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应履行其对公民和社会的承诺,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问责是公共预算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关键。
4. 行政组织结构
【答案】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的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它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行政组织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
5. 定员定额
【答案】定员定额是编制基本支出的基本方法。定员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确定的机构人员的编制数,定额指各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人均额度标准。因此,它们的预算实际上是一种公式预算,即根据固定的标准按特定的公式计算,该公式为: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定额x 定员。
6. 职位聘任
【答案】职位聘任是公务员机关与所聘公务员按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任职方式。它是随着人事管理改革的小断深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类似于企业那样的任用方式。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聘任合同期限为1至5年。聘任合同可约定试用期(1至6个月)。聘任制公务员按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7. 行政领导
【答案】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的总称。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 ②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 ③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8. 360度考核法
【答案】360度考核法由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服务对象对个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可以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得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二、简答题
9. 2003年起中央政府提出使用绿色GDP 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一项重要指标,简述你对这一做法的看法。
【答案】《公务员法》规定,考核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服务情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与评价。考核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用在于可以了解和识别公务员,为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提供客观依据,可以发现和选拔优秀的公务员,合理地使用人才,可以激励公务员的奋发向上的工作精神,调动公务员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行政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强人事行政体系的生机和活力。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
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定期考核的结果是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用绿色GDP 来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是考核公务员的绩。绩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政工作中所取得的实际成绩。这是考核的重点,是对国家公务员所完成的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数量和质量、效率和社会效益、进行客观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对绩的考核必须实事求是,对那些虚夸假报、瞒上欺下的人,必须严肃法纪、避兔出现“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不正之风。
中央这一决定表明中央政府更加务实,改变了以往重效率轻效果的做法,从维护生态的角度考虑长远发展。这一考核标准既全面客观,也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官员重视可持续发展。
10.简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答案】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指的设置上,应遵循“SMART ”,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英美等政府绩效管理相当成熟的国家被普遍使用。
“S ”表示“Specific ”,要求绩效指标应是“具体的”、“明确的”、“切中目标的”;
“M ”表示“Measurable ”,要求绩效指标最终是“可衡量的”、“可评价的”,能够形成数量指标或行为强度指标,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 ”,表示“Achievable ”,要求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是“能够实现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 ”,表示“Realistic ”,要求绩效指标是“现实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 ”' ,表示“Timebound ”,要求绩效指标具有“时效性”,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在遵循“SMART ”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将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业绩指标
①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政府直接投资兴建的基础设施、颁布实施维护经济秩序的法令法规等,在数量上要尽可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质量上要尽量提供优质水平服务,有高效率的办事能力。
②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如经济是否持续增长、物价是否稳定、是否充分就业、收支是否平衡、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国民财富是否增加等。
③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例如,要考察一项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否科学有效,可以设置税收总收入、直接税、间接税、社会保险缴款占GDP 的比重、员工的社会保障缴款占GDP 的比重等指标进行考核。
④公共管理的效益。如税收总额占GDP 的比重、政府支出占税收总额的比重、政府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人才吸引情况、外地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总额等。
⑤公民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如公民对公共行政过程中体现的公平和公正是否信任、对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是否感到满意等。
(2)效率指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