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31心理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临床法实际上是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综合运用,它是( )率先应用的。
A. 霍尔
B. 普莱尔
C. 华生
D. 皮亚杰
【答案】D
【解析】皮亚杰的临床法是在单纯观察法的基础上,扬弃测验法的优缺点,汲取实验法的长处而创造出来的对儿童智慧进行研究的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求研究者通过谈话和观察抓住隐藏在儿童言行表面现象之后的本质东西。
2. 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
A. 翻身、坐、抬头、站、走
B. 抬头、坐、翻身、站、走
C. 翻身、抬头、坐、站、走
D. 抬头、翻身、坐、站、走
【答案】D
【解析】婴儿动作发展符合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3. 平均差误法实验的误差主要是( )。
A. 时间
B. 习惯
C. 动作
D. 期望
【答案】C
【解析】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可能会产生动作误差和空间误差。动作误差是指被试自己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被试的动作方向不同,会出现过高或者过低估计比较刺激的反应倾向;空间误差是指视觉刺激因刺激呈现方位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4. “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特制的世界中教养...... 我都能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 ”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
A. 尚尔登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皮亚杰
【答案】B
【解析】华生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体现在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并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惟一条件,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5. 有10道题是非题,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判断一个被试是否因猜测因素答对,他至少应正确回答的题目数是( )。
A.5
B.6
C.7
D.8
【答案】D
【解析】二项分布在心理与教育研宄中,主要用于解决含有机遇性质的问题即指在实验或调查中,实验结果可能是由于猜测而造成的。根据计算,本题答案为D 。
6. 瑞文推理测验的常模分数采用的是( )。
A. 百分数
B. 四分位差
C. 百分位差
D. 百分等级
【答案】D
【解析】瑞文推理测验使用被测试者的百分等级表示被测试者的实际智力水平在同龄人中所处的位置。
7.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B. 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C. 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
D. 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
【答案】A
【解析】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单是认知发展特点或仅涉及从幼儿到成人都不够全面。
8. 对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
A. 行为强化理论
B. 需要层次理论
C. 自我价值理论
D. 自我决定理论
【答案】D
【解析】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内部动机的东西,也关注外部动机的影响,认为外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在动机的抵消
9. 一个婴儿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是( )。
A. 安全型
B. 回避型
C. 反抗型
D. 迟缓型
【答案】C
【解析】安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宄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其中,反抗型依恋婴儿的表现是: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朝母亲这里看。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1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
A. 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 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 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D. 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1.“水中打靶实验”证明的迁移理论是( )。
A. 共同要素说
B. 原理概括说
C. 关系转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