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应用心理学617心理学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这种现象称为( )。

A. 首因效应

B. 启动效应

C. 词优效应

D. 近因效应

【答案】D

【解析】在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中,新近学习的材料的遗忘较少,属于近因效应;对最初学习的材料的遗忘也较少,属于首因效应;中间学习的内容的遗忘较多。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种:①最先学习的材料仅受到后摄抑制的影响,新近学习的材料仅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学习的材料受到两种抑制的影响,因此遗忘最多。②最先学习的材料进入了长时记忆,而新近学习的材料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因此,二者的遗忘较少。B 项,启动效应是指先前学习的经验对后续学习的影响。C 项,词优效应指在快速呈现条件下,词中的字母比无意义字母串中的字母或孤立的字母更容易辨认的现象。

2. 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A. 管理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工程心理学

D. 实验心理学

【答案】C

【解析】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也就是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因此答案是C 。

3. 假设在1955年,对20岁(1935年出生)群体样本进行性别角色态度评定,然后在他们40岁(在1975年)和60岁(在1995年)时,再作重新评估。在1975年对另一组20岁(1955年出生)群体样本进行性别角色态度评定,以后每隔20年再重新评定一次。这种研究方式是( )。

A. 个案设计

B. 纵向设计

C. 横断设计

D. 横断与纵向设计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答案】D

【解析】聚合交叉设计是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设计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设计,取长补短,保留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根据题干表述,既有对同一被试的纵向设计,又有在1975年比较了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横断设计,是这两种设计的有机结合。所以是横断与纵向设计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4. 根据材料答以下题:

已知XI.X2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连续变量,两个总体均为正态分布,检验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需要( )。

A. 检验两个样本的联合方差是否齐性

B. 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齐性

C. 检验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齐性

D. 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2]对这两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最恰当的方法是( )。

A.t 检验

B.z 检验

C.q 检验

D.x2检验

[3]差异检验的自由度为( )。

A.9

B.10

C.19

D.20

【答案】[1]C[2]A[3]C

【解析】[1]当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要用t 检验来检验差异。这里由于两个总体方差未知,都需要用样本方差来估计,因而这时进行检验需要考虑的条件更多,不但应该区分独立样本与相关样本,

还需要考虑两个未知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些条件。

[2]当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要用t 检验来检验差异。

[3]df=nl+n2-2=19。

5. 与多血质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A. 强、不平衡

B. 强、平衡、灵活

C. 强、平衡、不灵活

D. 弱

【答案】B

【解析】强、不平衡对应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黏液质,弱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抑郁质。

6. 立体电影利用知觉的( )。

A. 运动视差

B. 纹理梯度

C. 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

【答案】A

【解析】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

7. —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

A.1秒

B.3秒

C.5秒

D.7秒

【答案】A

【解析】在时间知觉中,人的个别差异和误差较大。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1秒钟的时间常被低估。

注:此题有争议,不同的教材解释不同,比如,有的教材认为本题选B 。

8. 在心理学研宄中,常用的眼动分析指标不包括( )。

A. 注视

B. 眼跳

C. 回视

D. 眨眼

【答案】D

【解析】通过眼动仪,可以记录和分析眼睛注意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眼跳潜伏期、回视次数、注视广度和频率。

9.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 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