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752历史学基础(自命题)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区种法

【答案】区种法又称区田法,是指西汉汜胜之在关中地区总结和推广的耕作方法,是汉代我国耕作法的另一重要成就。成帝时,汜胜之总结出一种新的耕作方法,即区种法。这是一种园艺式的耕作技术,其措施是把土地划成许多小区,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此方法的出现表明西汉农业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2. 庆历新政

【答案】庆历新政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一次变革,称之为“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欧阳修知谏院,富弼、韩琦相继进,范仲淹在宰相杜衍的支持下,推行年)

新政,变法主张就是“陈十事”书:①明黜涉,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②抑侥幸,限制恩荫。③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④择长官,选好地方官。⑤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⑥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⑦修武备。⑧减徭役。⑨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⑩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其中除一项外,其余均被宋仁宗采纳,颁行全国,称为“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的利益,引起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一年多时间,就宣告失败,说明北宋统治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

3. 城濮之战

【答案】城濮之战是指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次争霸战争。公元前632年,楚北上围宋,宋向晋求救,晋文公率军解围。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未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淮,晋文公会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此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此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4. 京察

【答案】京察是指明清考核京官的制度。地方官的考核称为“大计”,三年一次;京官的考核被称为“京察”,六年一次。具体方法为地方总督巡抚、京官三品以上自陈政事得失,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进行考核。武官的考核称为“军政”,每五年一次,由兵部主持。考核一等的加一级,如有冒滥徇私者按保举连坐法予以处分。京察与大计制度的存在,本身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帝国统治做出贡献。然而正因为涉及了官员的奖惩,结果造成徇私舞弊等结党现象十分明显,在发展的后期已经很难真正实现应有的作用。

,因与准噶尔【答案】军机处是雍正设立,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七年(1729年)

部作战,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房,挑选内阁中谨慎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密事务,1732年,又改称军机处。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并渐渐成为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的中枢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内阁,但始终不是一个独立的、正式的衙门。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中特简任用。军机处设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八人,轮流担任缮写诏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具体工作。又有军机行走,入值办事。军机处自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止,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皇帝通过军机处把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

6. 关陇集团

【答案】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一带的门阀军事集团。北魏为了保障首都平城的安全,在沿边地区建立了六个军镇。西魏宇文泰把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相统一,组成了以八柱国及十二大将军为核心,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关陇集团以武川镇军士为基础,定居关中,胡汉杂揉,互相通婚,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鼎盛时期在北周、隋,到武则天时期基本结束。

7. 《读史方舆纪要》

,是我国古代汉族历史地理、兵要地志【答案】《读史方舆纪要》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

,专著。常简称《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作者于明亡后隐居不仕,

历时三十年,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成书。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详列山川险要战守利害。

8. 合纵连横

【答案】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战国中期齐、秦对峙时,战争形势复杂,出现了“合纵”与“连横(衡)”的局面。因南北方向为纵,东西方向为横,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以抗击秦或齐,故称合纵; 以三晋为主,东连齐而西抗秦,或西连秦而东抗齐,叫做连横。就策略而言,“合众弱以攻一强”谓之合纵,“事一强以攻众弱”谓之连横。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合纵连横的内涵也在逐渐变化。战国后期则变为六国联合抗秦是合纵,六国分别投靠秦国就是连横。

9. 五均六筦

【答案】五均六筦是王莽新政的城市经济政策,希望通过这一措施改善对工商业和财政的管理。“五均六筦”就是对六种经济活动实行管制,包括对盐、铁、酒实行专卖,政府铸钱,对名山大泽产品收税以及五均赊贷,即:政府对城市工商业经营和市场物价进行管制并办理官营贷款业务

等。不过这些措施中包含不利于实行的成分,遭到工商业者的联合反对,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混乱。

【答案】驱准保藏是康熙末年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公元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侵入西藏,推翻了和硕特贵族在西藏的统治,准噶尔军队在拉萨等地大肆杀掠,严重威胁到西藏人民的安全,对清政府也构成了威胁。清政府先后两次派兵征讨,最终将准噶尔部驱逐出藏。清政府的驱准保藏之战维护了国家安全,也保障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二、简答题

11.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答案】唐太宗(627年~649年)

事家。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最终登上皇位。其在位期问,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改革各项政策,使社会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改革政权机构建设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a. 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b. 中书主起草诏令,是决策机构; 门下主审议诏令,是审议机构;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

c. 三省长官为宰相,另选官员加参加政事堂会议,同为宰相。

②加强监察机构

在长安、洛阳设御史台,为唐中央最高监察机构,设长官御史大夫,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查工作。

③变革地方机构

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另设道作为监察机构。里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对人民进行直接的统治。

(2)修订《唐律》

,①太宗时,在《武德律》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房玄龄修订《贞观律》《唐律》基本上形成。

②《唐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体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

(3)继续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①均田制

a. 对百姓和贵族官僚实行授田,分口分田和永业田。

b. 但取消了对妇女、部曲、奴婢、耕牛的授田; 增加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的授田; 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更加完各:对土地买卖的限制进一步放松。

c. 太宗推行的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租庸调制